習近平與奧巴馬談人權貿易針鋒相對

習近平與奧巴馬談人權貿易
針鋒相對

中美交鋒,在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第二天行程上演。雖然艾奧瓦州「老朋友」說他總是開心微笑,但他前日(周二)跟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副總統拜登碰頭,談論到中美貿易和人權兩大分歧議題時,絕不嘻笑,而是擺出強硬立場,半步不讓,針鋒相對,一顯強國「王儲」本色。

前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跟奧巴馬會晤、之後在國務院出席拜登和國務卿希拉莉擺設的歡迎午宴,是習近平在華府的兩場重頭戲。獲美方高規格接待,習近平在白宮向奧巴馬表達謝意,奧巴馬則表示「歡迎中國和平崛起」;在歡迎午宴,他重申希望中美合作「互利共贏」,拜登則笑言他由華府轉訪艾奧瓦必比自己當年競逐總統提名時贏得更多支持。

人權「不會有最好,只有更好」

言笑晏晏,原來只是先禮後兵。在這兩個場合,奧巴馬和拜登都提到中美貿易和人權兩大老問題,58歲初登國際大舞台的習近平絕無懼色,跟兩人針鋒相對,立場強硬。
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奧巴馬在白宮表明,美國會繼續尋求實現兩國貿易平衡;習近平則強調美國應開放美國對華出口高科技的限制,重申兩國貿易不平衡源出於不同經濟結構的立場。拜登在歡迎午宴致詞時說,美國有「競爭的DNA」,不怕競爭,重點是競爭是否公平,將矛頭直指中國低估人民幣值和兩國貿易不衡;習近平則回應,美國不應實施保護措施。
在人權問題上,奧巴馬表明會繼續向北京施壓;習近平則強調中國人權在過去30多年來已取得「巨大」成果。拜登沒有點名中國說「關注一些重要人士在中國的困境」;習近平則說,人權狀況「不會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人權在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已獲得大改善,人權差異「須按國情」出發。
兩大分歧議題,測試了水溫,這位中國「王儲」顯然不怕火藥味,將來「登基」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美國恐怕不易周旋。但另一種解讀是,習近平希望此次訪美有助加強兩國領袖互信、減少猜疑,而雙方各自表明立場正是坦誠的溝通。

奧巴馬與習近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晤,會前兩人都笑容滿面,實則笑裏藏刀,在重大分歧議題上各不相讓。法新社

尚未坐正「國內觀眾更重要」

對於習近平的強硬姿態,美國官員和學者更表達理解。《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說,他作為中國國家副主席,不可能作出太多讓步,那會搶了現任領導人的風頭或顯得軟弱,但美國政府希望他經這次訪問,對美國看法有充份了解。《紐約時報》也指,習近平預期會接班出任中國國家主席,但他尚未坐正,一次嚴重的行差踏錯,都會令他的政途出軌。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e)研究員李成認為:「我想我們應該緊記習近平有兩批不同觀眾。一批是國際觀眾、美國觀眾,一批是國內觀眾。對於他來說,國內觀眾更重要。」
尚未坐正,習近平訪美一直重申現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立場。他為胡錦濤向奧巴馬轉交信件,胡在信中重申願與奧巴馬共同「把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夥伴關係建設好」,他自己也強調此行旨在「促進中美關係沿着胡、奧確定的中美合作夥伴關係的正確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針鋒相對一場,習近平前日到訪了美國五大樓,晚上又獲拜登家宴款待,美中友好關係協會更在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播宣傳片,歡迎他到訪,一切又變得友好。但民調顯示,美國只有3%人認為中國友好,更多人認為中國不是盟國。
路透社/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播出中美友好宣傳片,歡迎習近平到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