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零時零分,封鎖超過60年的沙頭角禁區終於解禁。村民毋須再申領禁區紙,市民也可自由出入。惟獨沙頭角墟仍列禁區,村民依舊要有一「紙」旁身才可進入,日後更不能再「推薦」親友前往,變相更嚴格封鎖。有村民透露,有發展商已密謀建豪宅,自然鄉郊隨時失守。
沙頭角石涌凹的檢查站今日零時正式關閉,豎立在旁多年的「邊境禁區」告示牌也會用白布遮蓋。沙頭角鄉事委員會的雙層巴士打頭陣,徐徐由解禁區駛至往北移逾一公里的新檢查站,象徵「舊去新來」,告別逾60年的封鎖線。
不能推薦親友往禁區
「困咗60年,終於可以解放。」塘肚村村長丘文清說。沙頭角鄉事委員會昨晚延開50席宴請鄉紳,又安排傳統客家魚燈舞表演及拜神儀式,祈求解放後各鄉村風調雨順。今次率先解封的「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段」及「蓮麻坑至沙頭角段」禁區,佔地740公頃,涉及八村約3,300名村民,包括沙頭角塘肚、山咀、新村、担水坑、蕉坑和木棉頭等六村,但不包括沙頭角墟。
75歲邱伯是担水坑村原居民,以前在石涌凹檢查禁區紙後,便通行無阻,雖然現時解禁,但他慣常前往沙頭角墟飲茶買餸,依舊要出示禁區紙,更擔心開放後治安惡化。沙頭角商會主席曾玉安說,解禁後村民進入沙頭角墟仍需申領禁區紙,便利程度減低,影響人流及生意,「希望政府兌現承諾,將來逐步開放」。
警務處沙頭角分區指揮官葉家豪表示,解禁後村民仍可持禁區紙前往沙頭角墟,由於開放後的六條村莊不屬禁區,村民再不能每日「推薦」三名親友前往禁區,除非有特別需要,如工作或探親,警方才會向有關人士發出禁區紙。解禁後的沙頭角釋出逾550公頃土地,雖然8成屬綠化地帶,但有發展商已密謀大興土木建豪宅。記者沿路所見,沙頭角公路一帶張貼了不少「開發村屋、地皮」的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