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資源國保護國有資源意識日益高漲,為提高資源開採和利用效率,改革資源稅是最有效方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主持常務會議時,便一再強調要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深化電力、成品油及水資源三類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價格改革,意味內地水、電、油費將逐步由國家補貼,走向用者自付。
記者:陳韻妍
內地用電總量中,煤電佔75%,顯示以煤發力為中國最主要能源,屬經濟命脈,但近年煤價與電價差距越來越大,故有必要理順兩者的基本關係,形成與市場相關的合理價格機制,深化電力改革遂變成刻不容緩的事情。
煤炭稅應納入改革
中央去年底為紓緩煤電矛盾,不僅上調上網電價,並推進居民階梯電價改革。山西省已承諾會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包括加大懲罰性電價及差別電價的實施力度,加快推進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同時加強煤炭特別是電煤價格監測和市場價格監管,推動煤電價格關係合理化。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繼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稅改為從價徵收後,下一步應將煤炭納入改革範圍,目前內地煤炭資源基本由國企壟斷經營,開徵從價徵收的煤炭資源稅,有利改善壟斷情況。事實上,國家能源局上月在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已表明會研究開徵化石能源消費稅,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成品油定價方面,有關改革已在市場流傳多時,市場早已預料成品油的調價幅度及調價的計算日期將有所調整,以加快內地成品油與國際油價接軌,初步估計改革會在上半年出台。至於水資源,市場亦預期中央將加強供水價格監管,深化水價改革,積極推進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計價等。
短期或增加成本
林伯強指,開徵資源稅雖然短期會提高產業鏈的開採成本和生產成本,但同時有助提高資源開採和利用效率,減少稀有資源的漲價壓力,而且資源性產品價格在徵稅後高企,亦可抑制有關需求和鼓勵節能,長遠有助推進低碳經濟社會。
財政部資源顯示,去年資源稅實現收入按年增加43.4%至598.87億元人民幣,增幅較前一年增加19.9個百分點,主因能源及礦產的開採量和銷售量持續增長持續增長,以及去年11月起油氣資源稅改為從價徵收,同時調高了稀土和焦煤的資源稅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