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矛盾系列》
一場中港矛盾,陳雲充當「反蝗」主帥,被打成「右翼法西斯」;「長毛」梁國雄一句「反蝗情緒似納粹」,高登網民揚言下屆踢他出議會。本報邀請兩位惹火人物正面交鋒,在歧視與恐懼、殖民與融合的迷霧裏尋找出路。陳雲坦言,激化民憤迫使政府出手純屬無可奈何;長毛慨嘆,衝突源於兩地政府沒有民意認受,無論中港人民如何互相貶抑,大家終究都是「弱勢社群」。
記者:白琳、黃偉駿
記者:反蝗派強調「蝗蟲」只針對雙非孕婦、不守規矩內地旅客。為何長毛指納粹源於此類情緒?
長毛:我明白蝗蟲論並非針對所有內地人,但很難劃界。你認為某種人邪惡、阻住我,唯有排斥、滅絕。止於隔絕都有問題,你始終會與他相接。高登朋友不是這樣想就不是納粹,如果是誤會,我道歉。
陳雲:港人認為內地人有強權,眼白白看着他們吃光自己的東西,無力抵擋,所以形容是一群飛來的蝗蟲。這種情緒源於恐懼,夾雜歧視、譴責、詆毀。
憤怨由表面燃燒再深化
記者:陳雲是否承認反蝗有歧視成份?
陳雲:不完全歧視,而是道德譴責。為何你搶了醫生護士,我就要等?政府又不制止,港人唯有找途徑發洩。
長毛:回歸後中共操控香港經濟,逾半上市公司涉中資。港人沒察覺這些深層次問題,只看眼前現象,如生仔沒床位。癬疥之疾當然癢,但不能只顧抓癢,忽略內臟。關鍵是中共為所欲為,港府不敢為小市民說話。
記者:雙非爭議掀起帝國殖民討論,長毛是否指中共早就藉經濟手段殖民香港?
長毛:中共隨着金融資本膨脹,可操縱別國經濟或政治,毋需找中國人去當地自駕、生仔。周一嶽負責審批醫療產業,讓私院賺錢,沒規劃善後。不能說雙非一定是壞人或依賴我們,她們大部份經審批來港,政府鼓勵這行為。
記者:蝗蟲論會否轉移了討論焦點,忽略兩地政府的責任?
陳雲:沒有。小市民看見生仔床位不夠,購物擠擁,只覺生活不便。憤怨可由表面燃燒再深化,先明白需要限制雙非配額,再檢討人口規劃。
長毛:我擔心港人太表面化,只歸究小人物。你罵人蝗蟲、成功堵截他們就滿足,找不到問題根源。雷曼害我們,不該鬧美國人,應改變制度防止搵笨。從感性出發很正常,但社會應有提升力,想想如何自救。
記者:收緊雙非和自由行,不會切斷香港財路嗎?
長毛:簡直搵笨。他們來港是互惠,怎可能說你給我錢?共產黨在香港撈了多少油水?賺到上面家肥屋潤!
陳雲:一國兩制的制度差異才令香港矜貴。如果本港制度文化不斷被搞搞震,主流價值沒了,大家都不排隊、大叫才有服務,香港就不值錢了。
記者:大量陸客湧港,最終是中港融合還是帝國殖民?
長毛:兩地政府沒認受性,代表少數人利益,這是死局。Asawhole,我們都是弱勢社群。香港人有經過沉澱的奴才、市儈文化,不消費會死,大陸人也是一樣。到底誰影響誰,我不知道。政府用簡體字值得探討,簡體字唯一好處是為共產黨掃文盲,難度香港也要掃盲?
陳雲:政府要就雙非限額諮詢公眾,放進來的人變好變壞,都是香港責任。97後港府一直唱好中港融合,結果只益了地產霸權。是融合還是殖民,取決於港府有沒有本事與中共討價還價。
記者:如何評論「反蝗」?仇恨言論是否迫使政府回應的唯一途徑?
陳雲:無可奈何。蝗蟲觀念醞釀多年,廣東省現擔心族群打大架,在港資產股票貶值,一股恐懼觸發兩地政府改變人口政策,這是悲慘的意外。林瑞麟竟當外來人口增加是喜訊,港府不只沒民意授權,更是意識形態畸型。
中國的變化始終會出現
長毛:恐懼可以是原動力,但今時今日毋須這樣。歷史不是講信念,而是力量對比。當各階級不斷鬥爭都找不到出路,社會就崩解。希望大家不要意氣用事。族群衝突見血就麻煩,鯊魚必定來噬一口。
記者:反蝗行動導致本港反共陣營分裂,值得嗎?
長毛:香港不存在嚴格反共陣營。陳雲指人民能夠忍受國家即代表沒希望,我不同意。中國的變化始終會出現,一變就很恐怖,我看不到中共有長壽秘訣。香港有多大影響力,我不知道。無論你喜不喜歡,內地人都已經來了。
陳雲:共產黨就是邪惡。大陸經過這麼多鬥爭,人民創傷未經治療,變得自私才能生存。當政權痊癒,人民就康復,中共崩解之前,先要保住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