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人生:星期日影院

下流人生:星期日影院

不瞞你說,我對於無綫「星期日影院」總有着莫明的期待,明知播的是舊戲,而且99%睇過,卻因為這個原因,才值得期待,情況就像你忽然在某個下午偶然聽到遠處傳來的一首老歌一樣而牽動心情。每周日一點三我如貓一樣乖乖坐在電視前,甘之如飴,等待謎底揭曉。
上周日播的《小親親》,就令我思潮起伏,想起一些人一些事。這部2千年上映的電影,魔力其實不在導演和男女主角上,而是戲內的場景。故事發生在開始成形的上環SoHo區,開始進駐了一些歐陸小店,中間也夾雜着地道老店,新舊交替,中西交融。鏡頭影着陳慧琳在街上走過,已經是一道風景。回到她唐樓上的家,偌大的一排鐵窗,窗外有一棵樹,鋪着紙皮石的地板,滿屋的文件櫃和書本,還有角色們一身波希米亞的打扮,如果你問我這是甚麼地方,我會答你,這是「曾經最令人熱愛的香港」。12年過去,所有一切都走了樣,沒有人知道「SoHo」指的其實是SouthofHollywoodRoad而不是「蘇豪」,現時迷戀老區的年輕一輩都紛紛遷移至太平山街落腳,而轉角那間丟空了的300呎老車房,業主已經開了個560萬價待沽了。你說,是不是睇套老戲好過冬!

作者:曾凡

前《號外》主編,既然攀不上上流,惟有專注在下流。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