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石化(386)與新奧能源(2688)(下稱中新),以及中國燃氣(384),對收購戰終打破緘默。中國燃氣聯席董事總經理兼總裁梁永昌透露,上周收到中新向公司發出律師信,表示有意就事件雙方進行會面。他認為雙方有正式溝通會比較好,已透過財務顧問麥格理回信,待對方回覆。
記者:周燕芬、陳偉燊
有溝通不等如雙方「破冰」。中新方面昨晚回覆本報,至今仍未收到麥格理知會開會日期。梁永昌提醒,無論股東持有公司多少權益,都不能因此派人進入公司董事會;中燃董事會只會在出現空缺時,由董事會決定填補議案;股東推薦新董事進入董事會,將需要經由股東會表決通過。
「股東增持因認同價值」
至於事件會否影響中燃與中石化的生意關係,他表示現時中燃的天然氣約7至8%來自中石化,LPG液化天然氣則佔20至30%。他強調各省供氣指標是由發改委安排分配。收購事件發生後,梁永昌表示,管理層未有就事件接觸各主要股東,並不清楚股東意向。對於主要股東SKE&S近期在市場頻頻增持,被指想推高收購價;梁永昌認為這是對方認同中燃長遠價值,SK自07年以來一直支持公司,持續買股是商業行為,估計並無特別意思。至於富地石油聯同中燃前董事劉明輝持股亦增至12.57%,他指也是從公告中獲知,富地亦沒有與公司接觸。
另一股東海峽金融指收購價不是問題,梁永昌稱海峽於中燃的持股量應少於4.12%;再加上中石化所持4.79%中燃權益,還有逾4成的股東同意才算成功。至於德銀的沽貨行動,相信是代表其他股東。
中燃主要股東韓國SKE&S,以及富地石油與中燃前董事總經理劉明輝合資公司,分別於上周五(10日)增持中燃股份,持股量增至10.7%和12.68%。
員工抗議不代表公司
雖然中燃4名管理層近幾年相繼離開,他強調新管理團隊保持業務發展,去年9月止上半年度業務保持增長。只是媒體上對公司一些負面報道,令公司股價受壓。近日有內地媒體引述中國燃氣中層人士稱,早前4000員工聯名抗議被收購,是帶有強制性的。梁永昌反駁他是從公司秘書收到有關信件才知道;聯署是員工發出的獨立聲音,獨立參與,不代表公司立場。而深圳總部和香港分別只有逾300和數十名員工,因此4000個聯署也廣泛包括其他地區員工,而公司全體員工逾2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