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政府正準備出手,為今年年底到期的逾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地方貸款「拆彈」﹗據英國的《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政府已作出指示,要內地的銀行烇面配合,要求他們對地方政府的到期貸款予以延期安排,以避免地方政府出現違約潮下,引發內地的金融危機。
標普警告稱,對中國的銀行業而言,延長貸款到期日將是一種「倒退」,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但中金表示,此類批評是錯誤的。現在收回為金融危機期間啟動的刺激項目發放的貸款,肯定會出現問題。
中國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出台的刺激方案,令全國各省市政府瘋狂向銀行借貸,力谷本土經濟,惜效果未現已背負10.7萬億元債務,金額更相當於中國經濟產出的約四分之一,其中逾半數貸款將在未來三年內到期。
或延後4年 防違約潮
知情的銀行業人士和分析師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由於許多貸款的本金無法償還,各銀行已開始延後地方政府債務的到期日,以避免出現違約潮。一名曾聽取相關計劃介紹的人士稱,在某些情況下,到期日將被延後多達四年。對於中央下令銀行容許部分地方政府延期還債,中銀監未就此報道作出回應。
分析師認為,中央此舉是逼不得已,才容許地方政府做「上等人」,就是有借有還。市場有一個說法,就是中央不會難為銀行,地方政府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隱含」擔保,令銀行不會面對太大風險。
據了解,銀行亦有向監管當局反映他們面對的風險,而銀行已被通知在考慮兩項主要標準下,予以地方政府放行延期還債,首先,相關投資有沒有切實的需求?
例如,對高速公路建設的持續出資將得到批准,但城市廣場等地產項目就不行;其次,相關投資是否與政府注重產業升級和更清潔增長的五年計劃相符?
爭取時間覓解決方案
不過,該分析員警告稱,許多貸款還是會變成銀行的不良資產,滾轉只是延遲了問題,但官方顧問們相信,此舉將為北京方面爭取時間,使其能夠針對地方政府的債務困境找到更為永久性的解決方案。
發改委內部智庫國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經濟學家範劍平表示,適當延長到期日符合相關銀行的利益。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金融危機期間啟動的投資項目在產生回報方面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許多此類項目尚未完工。如果必須馬上連本帶息償還債務的話,這些項目將面臨很大壓力。
對於數十個省市無力償還銀行貸款,是否意味著中國是另一個希臘?中金首席策略師黃海洲表示,問題源於國家的財政制度。如果新一屆政府能夠在未來三到五年成功實施財政改革,那麼這個問題將只是一場暫時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