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唐太當年親自督工

特稿
唐太當年親自督工

位於九龍塘黃金地段的約道5A與約道7號由唐英年夫婦於96年與02年透過海外公司買入,共斥資約8,250萬元,估計如今已升值至4億元。其中持有被揭發僭建地牢的約道7號的海外公司,原由唐英年與妻子郭妤淺各持一半股份,但前年公司改組,已全部由郭妤淺持有。對於唐太當年親自監督僭建地牢工程的說法,唐營回應指「沒有補充」。
唐英年與家人現居的約道5A,屋齡近40年,由唐於96年樓市高峰時,透過海外公司BluehouseInvestmentsLtd.以4,650萬元買入,該公司現由唐英年本人全權擁有。

躉柱建得特別深

約道7號則由On-PowerLtd.於02年7月樓市低迷時以超筍價3,600萬元買入,該公司原由唐英年與郭妤淺各持一半股份,但前年當時仍是政務司司長的唐英年向行政會議申報時,證實將該公司所有股份轉到妻子名下,由妻子透過公司擁有該物業。
唐英年02年買入約道7號後即着手重建,06年9月完工,改建成約4,000呎的三層高超級獨立屋(包括最底一層機房)。但本報翻查屋宇署的建築圖則發現,該獨立屋的躉柱建得特別深,足有5米,較兩旁約道9號與5A多出3米,且獨立屋採用raftfoundation,即在躉柱最底部再加設石屎板。
測量師何鉅業認為,採用raftfoundation建屋,理論上石屎板上的泥土再不是作為承重,即使挖走也沒有問題。他續指,若旁邊建築物的高度相若,躉柱又沒挖至5米深,躉柱挖得太深的建築物就顯得不尋常。
不過,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認為,九龍塘約道7號的大宅「地腳板」較旁邊兩幢大宅更深入地下,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如排水系統,「水向低流,可能排水位置問題,要更多空間容納排水系統」。他又分析圖則指,該處的泥土質地較差,要承托大宅的重量,需採用較大「地腳板」承托多條樁柱。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