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缺學額 五大商會轟港府

國際學校缺學額 五大商會轟港府

【本報訊】本港多個海外商會昨日在立法會狠批本港國際學校學額不足、校舍小學生逼爆、等入學人龍太長等,更威脅政府若不解決問題,本港在亞洲的領先優勢盡失。教育局指新增3,500個學額仍然不足,承認低估小學學額需求,未來加推空置校舍分配予國際學校。

指港優勢將被星取代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國際學校學額問題,席上五個商會包括美國商會、英商會、瑞典商會、加拿大商會及香港總商會率先發炮,會員逾4,000家公司的香港總商會,首席經濟師歐大偉狠批教育局缺乏長遠國際學校的政策,只着眼短線擴建或增加少量學額,他質問政府:「為何本地家長蜂擁至國際學校呢?究竟香港教育有何問題?」
美商會要求先增加港島區國際學校的小學學額,而英商會也威脅,若不解決外國人的子女升學問題,企業難吸引外地人才來港,未來本港亞洲領先優勢將被新加坡取代。
本港有47所國際學校,昨日有9校出席會議,他們異口同聲投訴校舍太小、政府不安排撥地建新校,甚至有家長為仍未出世的子女,排隊輪候入學。蒙特梭利國際學校校長KarinAnn昨日指,該校一直只用空置校舍,不時因學生人數上升而需要搬遷,要求政府考慮發展永久校舍。多所國際學校負責人指出,本港急需小學學額,批評政府只重視增加中學學額是錯配。

港府用空置校舍應急

今年9月起雖新增3,500個國際學校學額,副局長陳維安昨承認未能滿足需求,歸咎市場變化太大。該局副秘書長陳美寶補充,2000至2010年間,國際學校小學生增加2萬人,比中學生增加1.7萬人為多,現時小一需求最大,未來會動用空置校舍應急。
此外,張文光昨動議就大學學術自由,邀請日前被左報狠批的三名學者,包括港大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科大社科系副教授成名,到立法會出席特別會議,了解他們學術自由有否被侵犯。
有議員認同應該邀請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前院長趙心樹,就特首選舉民調早洩而涉及中聯辦操控等問題,到立法會解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