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內地公佈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增長速度持續回落,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季增長8.9%,連續10個季度回落。從另一角度看,經濟增速仍優於市場預期,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場早前對經濟硬着陸的憂慮。
德盛安聯預期內地經濟增長縱有放緩,但仍保持強勁勢頭,預期2012年仍有約8%增幅。無可否認,歐美經濟充滿陰霾,需求下降,令中國出口受到拖累。
然而,我們從走訪的廠家中得悉,目前面對的所謂困境並非如2008及2009年時那樣惡劣。當時是定單大幅減少,現在只是定單增幅減少。另外,中國正經歷結構轉型,由過去依賴出口轉為發展內需,抵銷了部份外圍因素影響。由於中國政府債務水平偏低,所以在有必要採取財政措施時,中國政府具有充分的「空間」以財政措施刺激經濟。
目前,我們並不預期將會推出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所見的大型刺激經濟方案,然而我們預期一些放鬆信貸的方式將會出現,尤其是存款準備金率,其他方法包括容許銀行略為延長貸款期、恢復基建項目,尤其是建設鐵路網絡、核能發電、內陸水道、水利項目等。不過,由於減息或會推高通脹,所以預期內地今年上半年不會減息。
領導換屆 力求平穩
政治角度考慮而言,今年是中央政府換屆年。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政治體制,內地中央政府領導更具延續性,相信換屆後政策方向不會有太大變動,力求平穩過渡,故應不會對經濟構成顯著影響。
在這穩健政治及經濟保持增長的背景下,長遠而言,結構性增長強勁的企業前景仍然被看高一線,當中包括個別消費股、環保、基建相關、天然氣、資訊科技等等。
其中,資訊科技方面,在過去5年,中國最低工資平均上漲超過80%。中國各地的公司將嘗試使業務及製造工序電腦化以提高生產力。因此,提供軟件或硬件解決方案的公司應可受惠於是項趨勢。而環保行業、水質及廢物處理行業應值得被注視。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總局的報告,內地約16%的河道水質為第五級及以下,即水質污染嚴重。華北的海河區等若干地區目前的情況更惡劣,當地40%的水質屬於第五級或更低的等級。根據中國「十二.五」規劃,將會包括大量投資污水處理項目,增加4200萬噸新處理量,反映市場潛力優厚。至於市場風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或進一步惡化,中美政治關係越發緊張、中國與鄰近地區或國家(台灣及日本)之間的地緣政治風險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德盛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