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繼續關注希臘債務談判,我們認為有秩序債務重組的破壞力當然較輕微,但無論有沒有秩序,歐洲央行所設下的防火牆已足夠避免事件演變成系統性危機──歐洲央行實際上已透過量化寬鬆措施,加上其願意在市場缺乏流動資金時提供貸款,為銀行體系及主權債券市場減壓。意大利方面,新政府接任並制訂嚴格的財政措施,及推出退休金改革計劃。
歐洲各國似乎已接受成立財政聯盟將會是共同貨幣區的未來趨勢,隨着這些國家開始付諸行動,今年的風險將取決於政策具體執行的情況。我們認為今年歐洲的問題已轉為:去年底達成的財政協議將如何發展成更緊密的財政聯盟?歐洲央行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已使意大利債券孳息壓力得到紓緩,意大利總理蒙蒂能否執行有力的結構性改革?希臘是否能順利重組?歐洲央行能否持續執行量化寬鬆措施?
資金料湧入亞洲市場
我們相信,許多歐洲國家在削減財赤上已有所進步,如意大利在去年已實現小額盈餘。但是,若要經濟更靈活並提高潛在增長率,結構性改革就更為重要,其中勞動市場的改革最重要,各國需要提高勞動市場的靈活性、放寬僱用及解僱的規定,另外亦需促進服務和產品市場自由化,我們認為這些問題在歐洲已較去年出現顯著改善。
雖然我們認為歐洲可能出現衰退,但是從經濟數據看來,這場衰退並不會如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般嚴重。在資本市場方面,儘管歐洲銀行可能被迫出售資產以進行大規模的去槓桿化,但其在亞洲經營的附屬公司是母公司盈利能力最強的部份,相信它們撤離高增長市場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歐洲、美國、日本和英國已先後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充裕的資本並不會鎖定在一個國家內,相信會繼續湧入基調良好的亞洲等新興市場。多個亞洲國家擁有龐大的外滙儲備,債務水平較低,且有足夠空間再次放寬政策。同時中國、印度和印尼等大型經濟體可望能夠依靠強勁的內需抵禦外部需求不振的影響。亞洲消費者及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皆普遍保持理想,我們相信即使外圍環境可能惡化,亞洲將有能力應對。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