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國人邊嚷着人民幣升值慢,影響生意,不過,美國人實際並不喜歡用人民幣找數,反而較愛炒賣。據統計,人民幣國際化要打入美國市場,作為實體經濟的支付貨幣,相較歐洲和亞洲顯著慢大半拍;不過作為炒家樂園的外滙交易市場,美國人興趣較濃。
記者:周燕芬
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資料顯示,人民幣於中國及香港以外,用作貿易、投資的支付交易情況,最活躍地區為倫敦和其他歐洲國家,約佔交易金額48%,這亦與歐洲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相匹配,去年兩國貿易總額達5672.1億美元。
美貢獻20%人幣交易
其次是新加坡和其他東盟國家,約佔42%,不過東盟只是中國第3大貿易夥伙,去年總額為3628.5億美元;反之作為中國第2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去年貿易總額達4466.5億美元,應用情況顯著偏低,只佔約8%,美元始終是美國的主要支付貨幣。
不過於外滙交易市場境況則不一樣。去年第4季中國及香港以外地區,人幣外滙交易約20%交易宗數來自美國;倫敦則是主要人幣外滙交易中心,佔46%。
美對外找數多用美元
SWIFT亞洲區董事LisaO'Connor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於2011年發展迅速,於全球貨幣支付金額排行榜由2010年位列第35位,躍升至去年的17位,去年內人幣支付金額增長14.8%,然而於全球支付總額佔比0.29%,首位歐元佔比高達43%。她預料人幣的國際化應用將持續快速發展。
人幣作為全球國際貨幣,她認為未有被足份利用。中國於2010年佔全球貿易總量的11.4%,佔全球經濟總量9.5%;然而於國際上被用作交易支付貨幣,佔全球不足1%;用作外滙交易亦只佔約0.9%。
去年6月,中國對外支付貨幣中,人幣只佔2%,80%使用美元。反觀國際主要貨幣,如美元、歐元和日圓,其使用率遠高於其貿易金額,反映部份是用作為儲備貨幣;美國90%對外支付貨幣採用美元,日本對外支付貨幣70%為日圓。
她又指出,現時全球3200家主要金融機構,當中1044家經已為交易信息系統作出調整,以便進行人民幣的交易業務。
此外,人民幣交易結算則主要由中國向新加坡、法國和美國作出的交易活動;香港金融機構則活躍參與其中。至於人民幣貿易融資,則以中國與香港,以及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交易為主。
人民幣支付活動,主要由香港作為結算中心,當中8%為中國及香港以外的支付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