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一項更正,因手民之誤,上周撰文《港股重上褫奪日?》內文應為:「本港實行聯繫滙率制度,港元兌美元只會是7.75至7.85兌1美元。」
幸而,筆者多年以來提倡「港滙強,港股無得弱」的觀點,經歷了上周五「休假式」獲利回套後,全個星期計仍力保不失,恒指仍有27點進賬。
大淡友轉軚即見頂?
打錯字,看錯市,作為分析員或股評人,絕對是無可避免的事情。近期最為經典的認錯事件,當然是曾經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海嘯,人稱末日博士的魯賓尼(NourielRoubini)由09年3月美股「港股亦如是」見底回升後一直唱淡,早前接受CNBC訪問時卻「轉軚」唱好,其原因是美國聯儲局和歐洲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由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09年3月6日最低位6469點,唱淡唱到12800點水平,足足上升接近一倍後,卻來建議增持股票,雖然他最後都補多一句,不看好下半年股市表現,並預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年底目標只有1300點,較上周四收市1351點還要低3.77%。
然而,當市場上最後一個淡友「轉軚」,會否反過來是見頂回落之時呢?筆者的看法是,大市高位整固當然在所難免,惟見頂回落之說亦未免太早。
筆者上周以港元滙價,以及港美票據收益率差異,分析港元需求增加和港股上升原因。
若從內地最新經濟數據分析,上月公佈的CPI增幅較預期為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今年春節提早出現,導致1月份食品價格急漲,其中豬肉和蔬菜價格,分別按年急升25%和23%。
雖然在扣除食品的春節漲價效應後,反映內地CPI的增幅明顯放緩,而存款準備金率首季仍然有下調機會。
不過,交通銀行(3328)有意配股集資的消息,加上多家地產股包括中國海外(688)、瑞安房地產(272)和嘉里建設(683),宣佈發行債券集資,成為中資金融股高位回吐絕佳藉口。
要「休假式治療」的?可能是魯賓尼。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