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價股炒到㷫烚烚,靜咗一排嘅師奶股神又翻生,上周一搭時碰到樓下順嫂,佢靜靜雞同股榮話隻166要爆啦。落到證券行,十個有五個都係攪緊隻166。對上一次師奶講冧把俾我聽,係舊年十月底,大市結果係11月中旬掉頭插水,半個月跌2000點。前車可鑑,信奉相反理論的筆者,立即感到一絲寒意。
講開隻166,名稱叫新時代能源,2月1日開始起步,四日爆升1.8倍。很不幸,順嫂叫我買嗰日,就是周內見頂之時,收報1.82元,上周五收1.42元,四日唔見22%。新時代炒得起,再一次多得彤叔效應,鄭裕彤增持消息曝光後,成交股價齊齊大躍進,不過可能彤叔trackrecord唔多好,今次泡沫似乎較預期早爆破。
港交所資料,在港上市名稱有「資源」的股份超過60隻,個名有「能源」的超過50隻,如果有「礦」字的接近30隻。粗略統計,經營礦業或資源的上市公司,估計超過200家,佔上市公司逾十分之一。
礦業股外闖危機重重
近幾年,除央企及民企資源股外,已不沾手在中國境外的資源股,對借殼或變身的股份更充滿戒心。事實上,企業變身資源股,就算是搞到大龍鳳,市值曾翻上至千億的蒙能(276),到家仍是齋talk冇嘢睇,07年收購蒙古大煤礦,結果到現時一粒炭屎都未能運出蒙古,股價由高位18元跌至毫子股,累跌95%。彤叔同為蒙能與新時代最大股東,後者07年收購阿根廷油田,到現時一桶油都未有,股價累瀉97%。
變身後的礦業股,面對三大問題。一是過江龍不敵地頭蟲,就算真的勘探成功,但如當地政府有心玩嘢,你掘到不代表你可以運出去,去年蒙古頒佈禁止採礦法,一眾在蒙古有礦產的上市公司立即頭痕,無論儲藏量有多大,未能運出亦是徒然。
第二,中國以外的礦股,多是山旮旯(粵音卡啦)咁遠,西伯利亞礦業(1142)買俄羅斯煤礦,甚至中聯能源(346)收購非洲馬達加斯加油田,由勘探到投產,無十年都要七年,由於礦業項目都有指定勘探期,時間一到,隨時渣都冇。
第三,天下無免費的午餐,由開礦到投產,投資者恐怕要不斷地籌錢集資以應付開支。即使幸運地有金有油掘出,股東亦要做好心理準備齊齊籌錢玩落去。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