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傢私店購買需送貨安裝的傢俬,結賬、取回收據,並不代表交易完成?原來結賬只是完成交易的第一部份,待師傅上門安裝後才算完成整宗交易;而且至安裝前顧客必須簽署「免責」文件,否則交易便告吹!
陳太今年1月在連鎖傢俬店宜家家居(IKEA)購買了一個約3,000餘元的高身連鏡門鞋櫃,當師傅到府安裝時卻要求陳太先簽署一份「免除責任」文件。因內容對消費者毫無保障,陳太拒簽,師傅卻拒裝,最後無奈簽署。陳太指師傅沒用金屬探測器探測便鑽牆,水管被鑽穿,地板和鞋櫃泡水。與宜家交涉後只獲換新鞋櫃,水管維修費2,800元則拒賠,職員強調鑽牆前一定有用儀器探測;但為表心意,答允贈陳太400元禮券,陳太拒收,轉向本報投訴。
律師指買家可索償
本報轉介投訴至宜家家居,獲覆按公司指引,裝掛牆家具前師傅須以金屬探測器檢查牆身,確保適合鑽鑿。就此個案調查,因未能為客戶成功安裝,令陳宅造成不便,除全數退回產品金額外,會承擔維修費;陳宅已接受以上安排。
律師梁永鏗指,買方在賣方的營業場所購物和結賬,亦是一種形式上的買賣合約。如交易前賣方沒於買方結賬前告知,事後才要求簽免責文件,或內容不合情理,甚至在買方不願意的情況下簽署,賣方於買方家安裝過程中損壞任何財產不作賠償,買方可向小額錢債法庭提告及索償。賣方的營業場所應於當眼處張貼相關告示讓買方知悉。
消委會:免責須符合理範圍
消費者委員會表示,免責條款須符合合理的標準範圍,一旦發生事故賣方是否毋須負責,還要視乎個案具體情況而定。
同類型大型家具店DSC德爾斯則回應,該公司沒有免責文件要客戶簽署,若師傅於客戶府上安裝產品,例如電視機,不小心損壞其財產,首先會致歉,並會提出維修和賠償方案,或由客戶自行維修再提供維修報價;如報價超出合理範圍,則交由公證行處理。另一大型家具連鎖店實惠家居則至截稿前仍未回覆。
檔案編號:0113058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