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倫總是倫敦好 - 左丁山

敦倫總是倫敦好 - 左丁山

馨香宴上,遇到馬壇才子余伯樂。冇幾耐之前,有一隻馬叫做「白蹄烏」上陣,左丁山只知其名,不知其背後典故,又費事去查,點知睇余伯樂專欄,佢就解釋得一清二楚,原來名字來自「昭陵六駿」,昭陵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之陵,佢生前東征西討,於貞觀十年令工匠將佢騎過嘅六匹駿馬雕刻成石像,用於日後成陪葬,呢六匹馬各有名堂,分別係「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與「白蹄烏」。左丁山記得以前在馬場見過「特勒驃」與「颯露紫」兩隻馬,賽績難以恭維,現在呢隻「白蹄烏」,亦唔見得特別出色。反而一位西人馬主唔識中文,但佢名下嘅馬如「花好月圓」、「詩情畫意」、「鳥語花香」以至新馬「花月春風」,皆以古雅中文為名,全是高班優質馬。余伯樂話明代唐伯虎有「花月吟」傳世,「花月春風」之名源於「花月吟」!
此晚余伯樂送來一本新書名為「余伯樂馬壇聯話」,恰好有聯王之稱嘅前輩楊瑞生在座,立即帶佢去見楊翁,等佢向前輩討教。呢位中大中文系肥佬出校生,慣咗由崇基行去沙田馬場睇馬,一九八七年投身報紙馬經版,圈內人無所不識,佢幾時開始寫對聯嘅呢?據佢自己在本書講到,九八年三月,大有前途嘅廿三歲女騎師簡慧榆騎「漢廷之寶」在沙田墮馬身亡,全港馬迷痛惜,蘋果日報馬經版以全版篇幅刊出簡慧榆記念特輯,編輯史光泉叫余伯樂寫大標題,余伯樂感觸之餘,寫下輓聯作為大標題:
馬國出英雌,鞭揚轡挽,二十年精彩歲月;青墳埋慧骨,玉殞香消,萬千個失落榆迷
因「蘋果」馬經版讀者眾多,此輓聯刊出後,余伯樂收到不少對聯前輩批評,指正修改,余伯樂捧讀眾多評語之後,對對聯着了迷,不停創作至今。後來受到讀者的挑戰,出上聯要他對下聯,一位讀者出題曰:「古堡好敦倫,敦倫總是倫敦好」,余伯樂對以下聯:「長堤難約妞,約妞緣何紐約難」,左丁山以為對得稍嫌勉強,讀者如有更好的下聯,不妨交與余伯樂參考。
余伯樂的父親算是司徒華的學友社學生,華叔逝世後,余伯樂撰輓聯悼之:司事支聯,浩氣長存凌魍魎;徒盟繼續,丹心不滅祐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