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朋友問我,對韓寒「代筆門」事件看法。基本上沒工夫細看。不過最初挺身質疑韓寒的網民,提不出證據,道歉了事。忽地又跳出另一人加入混戰,不依不饒勇猛「打假」,鬧劇就有趣了。
中國那麼大人那麼多,有時也分不清正邪是非。打和被打的,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名人、紅人經常遇到踢館踩場挑釁,何必搭理?就「作家」身份吧,那些不怎麼寫過像樣作品甚至一本書也沒出過的,只渴求擾攘出名,不在一樣級別,回應了,他樂得「平起平坐」,你不但淪為同路人還影響創作情緒。有侮辱誹謗之嫌?訴諸法律庭上舉證。若挑釁者「不覺得在法庭上可以辯論,換一個別的場合面對面,比如有媒體在場,進行直播或視頻錄製……」那麼各界便可洞悉真正目的了。
偶爾看到「禦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之句,只覺天衣無縫十分貼合。人家質疑,有什麼好解釋呢?加強修煉增值,繼續寫繼續暢銷,以作品說話是正經。
寫不出寫不好的,才有工夫去炒作批鬥。但人家矮了不見得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