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一句,不管跑過多少場馬拉松,每次的煎熬依然不好受,每次掙扎着想破紀錄卻又力不從心的懊惱依然存在,躲不了,避不過。也許這真的是「市民跑手」的宿命。
算是順利完成馬拉松過三關遊戲的第二關,沒有受甚麼傷,保住了元氣與本錢,時間比預算的四個半小時好一點。希望未來五個星期身體狀態能逐步恢復,讓我能順利完成京都的賽事。
今次渣打馬拉松本來打算輕鬆跑完就算,可是天性貪玩好勝,到了賽場看見幾千人一起比賽,登時忘了保不保本的問題,只想拼力跟其他跑手較量較量,超前一個又一個。由於今年全馬分開兩組起步,每組人數少了,展步的空間多了,一起步就能以較快步速前進。沒有放過機會,從起步就以五分鐘一公里的速度前進,到昂船洲大橋已追貼上一組較落後的跑手,跑到青馬大橋還碰上半小時前出發的朋友,心中不免有些得意。
九時十五分,賽事進行了兩小時,自己已到達二十四公里的標記牌,心想即使往後慢下來,成績該比去年好,甚至可逼近四小時大關。希望歸希望,現實卻是另一回事,前面快放的債是要還的。腳掌的水泡開始脹大,膝頭關節不住抗議,小腿肌肉繃緊,每一步都在提醒我那殘酷的現實:準備還不足夠,破紀錄仍要努力。到達西隧這個港版「傷心丘」時還有二十分鐘就是開跑四小時,確定破不了紀錄,只好放鬆心情與腳步,半行半走完成餘下的五公里。只是,這五公里路好像比十公里、半馬還要長,怎麼走都走不完,水站又沒有補充體力,真可說是飢疲交迫,舉步維艱,那時覺得,有半根香蕉、一粒朱古力吃就好了。
不過,衝線的一刻還是有點興奮,禁不住豎起拇指,為自己打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