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廈保安員被精神病患者斬死的事件轟動社會。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的調查顯示,67%受訪保安員不了解思覺失調成因,部份人不知道妄想為症狀之一。該計劃前年起,為本地保安員舉辦培訓工作坊,增加對思覺失調認識,教授與患者溝通技巧,希望日後減少發生慘劇。 記者:梁麗兒
該計劃由香港賽馬會及香港大學合辦,前年至今舉辦16個工作坊,共735名來自81間物業管理公司的保安員及物業管理主任受訓,當中78人參與調查,了解他們受訓前後對該病掌握。
結果顯示,67%受訪者誤解思覺失調由壓力引致,僅26%正確指出該病源自腦部出問題。另有35%人誤解突然焦慮為相關症狀,只有64%正確指出被跟蹤等幻覺為症狀之一。另只有一半受訪者能分辨出甚麼是妄想症狀,反映不少人不了解思覺失調。保安員受訓後,對思覺失調的認識平均增加25%,8分為滿分,評分由原來3.6分增至受訓後5.6分。
繼前年葵涌兩名保安員被精神分裂症病人斬死,上周上水又發生同類事件,惹大眾關注。計劃總監兼港大精神醫學系教授陳友凱稱,思覺失調患者佔本港人口2%至3%,重症病人如精神分裂症則佔整體約1%至2%,他們出現暴力的風險比常人高兩倍。
他稱,精神病人的病情,通常在數日至數周內惡化,不會於數小時內加劇,及早察覺病情有變,可盡快尋求專業協助;若懂得與患者溝通,也可避免慘劇。
應避免與患者爭辯
本港有28萬名註冊保安員,因培訓有限,計劃稍後主力為保安員主任作培訓,由他們再訓練下屬員工。提供培訓的明愛註冊社工李韻心表示,保安員應避免與患者進行爭辯或提出質疑。她稱,曾有一名在葵涌大型屋苑工作的中年男保安員,常接獲患病住客的噪音投訴,但根本沒有噪音。男保安其後與上司商量,成功為患思覺失調的住客轉介專業人士處理。
另一提供培訓的香港心理衞生會註冊社工余健新指,不少保安員也須處理一般住客對思覺失調患者的投訴,他建議保安員與患者溝通時,避免大聲及急速說話,應清晰及簡單對答,以冷靜態度處理問題,適當時尋求社工等專業人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