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文哥講日本的失落一代,令我不期然想起我們的香港,尤其年輕一代,未曾如此失落過。講到最失落的一項,莫過於樓價飛升,致令他們無法安居樂業。初生之犢理應雄心壯志不怕虎/苦,但他們卻因難以上車,而對明天失去希望。只不過買樓,可以是投資,或者投機,又或者投資同時投機,是甚麼時候開始,成為人生的必須?
不少年輕人埋怨他們生不逢時,錯過了香港經濟起飛7、80年代。其時百業興旺,商機處處,所以做幾年工作,就可以買樓又買車,買完可以換,換完之後可以嘆紅酒,然後兼嘆世界。又慨嘆今日的香港,工種越來越少,缺乏可以「發圍飛黃騰達的機會,前途出路及好工都難求。更慘的是備受老闆的壓榨剝削,被迫要為那可恥的收入賣命。我是如今才知道,原來以前的香港,是那麼的美好!
以我的親身經歷,那是人浮於事搵食艱難,全無社會福利員工保障的日子。食指浩繁手停口停,還要節衣縮食,寄錢寄物資返鄉下接濟內地親友的艱苦年代。誰負擔得起在家中等運到揀工做?肯定只有瞓街兼餓死。那時的樓價的確低,不過樓價低時人工更低,買樓是一家人的奮鬥目標。講到教育,有天台小學讀經已難得,讀大學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大學生,是人人艷羨的天之驕子。
但時至今日,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大專教育越是普及,畢業生水平越是低落,那畢業證書,甚至連最基本的語文能力亦證明不了。
我敢問年輕人一句,在對社會有那麼多不滿的同時,又可有曾經為家庭,為社會作過些甚麼貢獻?
思來想去,最應該失落的,可會是我們這一代?
張慧敏(COREsearchLtd)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