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olden50:萬事俱備 只欠中央

HKGolden50:萬事俱備 只欠中央

翻開報章,不難發現中國各城市均有發展成為國際都會(WorldCity)的鴻圖大計,上海市市長韓正曾於兩年前表示上海已由「60萬人口的縣城發展成為今天擁有逾2000萬人口的國際都會」。別的城市如北京、天津甚至重慶,都有大小不同的建設項目,聲稱要發展為國際都會。然而我們認為環顧全國,具潛質把握環球經濟重心西向東移大勢、躍升成為真正國際都會的,只有香港。

國際都會的成功有兩個基本要素,分別是經歷整個世紀的洗禮仍屹立不倒的健全法制,以及全球精英和企業的信任與認可。香港經歷150多年的殖民地統治,承襲了英國完善的法律制度,不輸於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僅一深圳河之隔的中國大陸,境況卻迥然不同,以傳媒為例,在香港扭開電視機或收音機,可輕易看到聽到針砭時弊、政制,甚至指名道姓批評政府高官的時事節目,只要沒有觸犯誹謗等法律,主持人及傳媒機構毋須擔心被「秋後算賬」;但在內地,同樣的節目恐怕未上映已遭當局以「危害國家安全」、「煽動叛亂」等「罪名」查封。

國際都會 需要公平公開

試想想,假如可以自由選擇,外地專才會願意生活在一個連維基百科、facebook等網站要經過千辛萬苦才能「翻牆」瀏覽,到餐館吃飯要擔心被地溝油、假雞蛋毒害健康的國度嗎?跨國企業又會否樂意在一個法制未能保障公司權益、資訊及財產仍未自由流通的國家營商?若一個城市沒有公平、公開、透明的商業環境、使人安心的生活環境及與全球接軌的普世價值,再多的商機也無法賦予它成為國際都會的地位。Google為捍衛其核心價值,寧願放棄中國龐大市場把業務遷往香港,便是有力證明。

《時代》周刊封面以紐倫港為主題。

內地營商 環境難大改善

國際都會就是一個全球精英,不論文化、種族、國籍都喜歡,願意在此工作投資、養家活兒以至落地生根的地方,香港正是如此。舉例說,居港法國人數目在2008至2011年間大增六成至一萬人,佔定居亞洲的法國人總數三分之二!不只是法國人,其他國籍如加拿大、意大利人等亦不斷增加。環球精英落戶,賦予香港大都會的品味,亦因此,雖然香港的意大利人沒有紐約多,但我們仍然締造了在一個食物安全搞了二十年仍毫無進展的中國內,米芝蓮一、二星級餐廳數目比紐約還要多的城市。當中,在意大利以外唯一一間的意式米芝蓮三星餐廳,正在香港。我們締造了在社會主義的國度內,全球最自由的經濟與最開放的社會。
要取信環球精英難比登天,除了需要完善制度,更要經過長時間建立優良往績,令他們確信這地方的穩定法制已紮根於當地文化中,不會被時日冲淡。即使深圳前海特區宣佈將仿效香港設立廉政公署,相信現時在港的投資銀行也不會立即相信特區會變得廉潔透明而一窩蜂進駐,因為內地經商環境的「往績(trackrecord)」實在叫人不敢恭維,要人相信環境會隨着法制建立而一下子大幅改善,未免太過天真。
世界各地取信於紐約、倫敦的金融服務,不僅因為它們法制健全,更建基於它們在經歷世界大戰、金融危機等風波動盪仍能維持健全優良法制的往績。環顧全中國,能給予世人這種信心的只有香港,故此亦只有香港有潛質躍升為國際都會。亦因此,國際間才有「紐倫港」之說。香港躍升國際都會,與紐、倫並列,確是實至名歸。

Google為捍衛其核心價值,寧願放棄中國市場,把業務遷往香港。

分散投資 中央只會多輸

綜觀歷史,孕育一個國際都會是極難的事,400多年的資本主義與對自由的追求,只有紐約和倫敦兩個成功例子。倫敦倚靠大英帝國的大規模殖民,建立英聯邦,讓她的文化和法制擴張至亞、非、美洲。美國立國只300多年,但憑着她二十世紀初國力迅速攀升,極度龐大的經濟規模(至1914年,美國GDP已是英、德、法國的總和)孕育了紐約成為國際都會。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大量的財富和機遇從深陷負債深潭的西方流入發展一日千里的東方,為一個亞洲區國際都會的誕生奠下根基;香港位處亞洲經濟增長中心,又擁有良好法制和超過150年的國際經驗,要躍升國際都會,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只剩中央國策能否配合。正如前述,強如美國亦只得紐約一個國際都會,即使中國把資源集中支持香港都不能百分之百確保必定成功,但肯定的是假如「分散投資」幾個城市則只會落得「多輸」局面,香港及一眾底氣未足的內地城市皆無法成為國際都會,中國亦錯失擁有一個國際都會而提升全球影響力的機會。
中央理應明白,單恃「大」不足以建造國際都會:即使大如1300萬人口的東京,遊客假如不懂日語,不出三日便感到無趣。除硬件規模外,更重要的面對世界各地文化時抱有百川歸海的開放態度和氣度,而非只對着自己的經濟成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同時,我們亦不能以建造硬件的心態建造軟件:市民守規排隊、不亂吐痰,不能以立法規管,而需靠大家由心出發、重人自重,慢慢養成習慣。以香港獨有的眾多客觀優厚條件,成為國際都會的命運實乃天數注定,成功與否只是一念之差。倘若香港人能重拾求變之心,中央又全力支持配合,香港成為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國際都會指日可待。
Thiscityisflying系列之六

作者

林奮強: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前瑞士銀行分析員及基金經理

區智恒: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環球商業管理學系

曾維謙: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經濟學(哲學)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