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去年12月底炮打港大鍾庭耀的中國人身份認同感調查後,浸大「傳理調查」在1月初的民調中,立即於加入有關國民身份的問題。浸大的民調事件報告書昨揭露,上述問題是項目主任趙心樹堅持加入的,縱使其他調查小組成員並不同意,但趙心樹最後仍是一意孤行。有教職員認為,趙心樹此舉有「學術為政治服務」之嫌。
學術為政治服務
民調事件報告書披露,今年1月9日至14日,浸大進行第二次特首民調,由傳理調查項目小組監督。項目主任趙心樹堅持在問卷加入「你認為自己係唔係中國人?」「你認為自己係唔係香港人?」「你認為自己有無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嘅身份?」三個問題。
報告書指,傳理學院一名高層,曾數次提醒趙心樹,指出在當時進行此類調查,政治上較為敏感。另一位同事則勸喻趙不要在問卷中加入有關國民身份等問題。但趙心樹沒有理會。報告指,趙心樹「聲稱」只感到這兩名成員表現得不情願,他的理解是因為人手不足。
這場中國人身份民調之戰,源於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去年12月28日發表民調指,只有16.6%受訪者願自稱中國人,比率為12年新低。郝鐵川於12月29日即批評鍾的調查不科學及不合邏輯,暗示鍾有「顛覆」中國政權之意。隨後左派傳媒群起攻擊鍾庭耀,接着趙心樹強行作出討好中聯辦的民調,結果顯示近九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是中國人。有教職員指,這結果正合中聯辦及左報心意,令他們有更多彈藥「炮打」鍾庭耀的民調,批評趙的舉動已開了「學術為政治服務」的極壞先例,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