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企業發債賭通脹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企業發債賭通脹 - 利世民

近來,投機者都在追逐企業債。教科書說,企業融資,股票和債券理論上沒有太大分別。但在現實世界,由於市場結構風土民情等因素,股票和債券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傳統智慧說,股市多散戶,非理性的亢奮也多一點;債市因為都是機構投機者,理論上應該比較理性。
不過,傳統智慧也有例外的時候;像這次企業債熱潮,接貨的許多都是私人銀行客。這些大戶,在自己的範疇各有成就,賺取的收入更是社會最高的1%,但在投機世界,他們一樣是散戶:只不過是肉質比較厚罷了。
Followthemoney。發債企業要付出利息,不是有利可圖,又怎會做蝕本生意?
發債企業的如意算盤,說穿了,又不是甚麼難明概念。要是各國QE引發通脹,就算伯南克講過到2014年也不會放棄超寬鬆,市場利率也一定會慢慢回升。今天發債的企業,拿着這些「平錢」,左手來右手去,便可以玩套利交易。
針無兩頭利。要是衰退帶來通縮,物價回落,今天發債的企業,在收入減少的時候要付的利息,就顯得更加貴了。所以,從這些企業的行動看來,那些機構投機者,還是一面倒相信通脹的機會大過通縮。
說到底,金融投機就是資產和債務的分配。今時今日,投機的模式,已經由尋找可以跑贏大市的Alpha,變成追逐大市波動看風駛的Beta。通脹下,市場參與者個個都將未來交予運氣,這就是為何通脹只會破壞價值,不會促進生產的原因。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