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人生:孤獨的美食家

下流人生:孤獨的美食家

一個人在外邊吃飯,真的是一件頗令人傷腦筋的問題,想吃得好一點,比如來兩味小炒,飲啖靚湯,不計較份量大小問題,單單安排你入座那位夥計已經面有難色,四周進餐人士又會投來奇怪眼神。你便明白茶餐廳快餐店那些孤獨的身影,對一碟乾炒牛河或一個雙層牛肉芝堡所投放的安全感有多大。
到了日本,一個人吃飯又變得理所當然,菜式份量少、枝節多,一個主食,配幾碟醬菜,喝兩啖清酒,時時悠悠長,沒有朋友,坐吧枱,店長廚師就是傾訴對象,偶爾對飲三兩杯,進食變成一種社交樂趣,而不是三扒兩撥的飽肚需要。
日本正在播的深夜劇場《孤獨的美食家》,便是對一個人吃飯的讚歌。內容講述一名貿易雜貨店的老闆,在工作間隙前往餐館吃飯的故事。一個人走到哪裏,便吃到哪裏。每一間餐館的位置、裝潢、餐單和食物的味道,都令男主角若有所思,於是吃,在實際的環境裏,便不再是單純的吃了,就如片首引言:「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時候,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打擾、毫不費神吃東西的這種孤高行為,正是平等的賦予現代人——最高的治癒!」是的,一個人全神貫注進食,五感並存,會感到平靜、舒暢和快樂,不過日本小說家吉本芭娜娜亦曾經表示:「『療癒』就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所以負面的情緒也會轟然降臨。」於是乎,我終於明白,在地鐵裏吃麪,其實也是一種對抗社會的行為來的啊!

作者:曾凡

前《號外》主編,既然攀不上上流,惟有專注在下流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