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華醫院最新研究指,該院06至09年間處理197名孖胎孕婦中,82%剖腹產子,當中近半為緊急剖腹。自然分娩個案中,第二胎嬰兒出現敗血症及臍血酸中毒比例較高。產後大量出血則多屬剖腹個案,反映兩種分娩方法各有利弊,孕婦產前應作充分考慮。
自然分娩第二胎危險
研究期間共162名孕婦剖腹產子,餘下35人自然分娩。分析顯示,曾自然分娩的孕婦,傾向以同一方法誕下孖胎。接受輔助生育或曾接受高等教育的孕婦,則多選舉剖腹產子。此外,第二胎嬰兒有否調頭,或兩胎頭部是否互相扣住,也是關鍵因素。
若評估嬰兒健康,35名自然分娩孕婦中,有3人的第二胎嬰兒患敗血症;5人的第二胎嬰兒有臍血酸中毒情況,有關比率均高於剖腹分娩孕婦的嬰兒。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解釋,孕婦自然分娩時,第一胎出世後,可能隔20至30分鐘,第二胎才出世,期間陰道傷口或受細菌感染,增加第二胎因細菌入血致敗血症的風險。
另外,第二胎若相隔太長時間才出世,有機會因缺氧致血酸濃度上升,增加臍血酸中毒風險,故多數孖胎孕婦會選擇剖腹生產,以減低第二胎缺氧風險。但強調,孖胎孕婦的子宮,比單胎子宮更膨脹,前者生產後子宮收縮情況較差,若有開刀傷口,大量出血或流血不止風險較高,故剖腹產子對孕婦健康有危險。他指:「開刀生仔對嬰兒較安全,但對媽媽危險;自然分娩對媽媽較安全,但對第二胎就危險啲,孕婦要先與醫生了解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