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興國家經濟起飛,佔全球生產總值一半,「新興市場」一詞風靡投資者,只要企業能受惠新興國家發展,價值立即提升。目前許多具實力的美國大企業也涉足新興市場,借助後者的動力,使業務如虎添翼。
1月港美股市雙雙高收,截至27日,恒指升11.2%,標普500指數則漲4.7%。雖然投資氣氛越趨樂觀,但經歷去年歐債問題及環球經濟轉差的困擾,市場情緒仍不易猜度,追求安穩回報的投資者或感進退兩難。
之前本欄曾提及未來低增長、低利率的環境中,回報及波幅較平衡的美國高收益債券,有望於各類資產中脫穎而出。回顧過去5年的高收益債券表現,巴克萊2%限制型美元高孳息債券指數自金融海嘯後大幅回升約1倍,即使去年環球市況動盪,仍企於高位水平,可見擁有債券波幅較低的特質。
價格已調整
另一方面,科網股泡沫爆破及金融海嘯時,股市見底回升往往伴隨美國高收益債的升勢,而且後者往往早一步反彈。如今股市有回暖迹象,表現與股市同行,波幅與債券看齊的美國高收益債自然更具價值。加上相對傳統債券,美國企業債的價格已調整不小,令息差突破800點子,創兩年多新高,屬難得的吸納機會。
由於美國高收益債乃當地企業發行的債券,故分析潛力時要留意企業的業務及經營狀況。作為已發展市場巨頭的美國,經濟動力已不復當年,但隨着全球化及新興國家冒起,許多美國企業積極向外發展以保增長,新興市場業務越來越多。MSCI美國指數中,佔新興市場收入最重的首20家企業,主要屬於科技、消費等行業。
由於美國發債企業多歷史悠久,財政及經營狀況通常較成熟穩健,能為投資者提供較大的信心。投資市場尚存暗湧,兼備高收益、低風險,同時受惠新興市場主題的投資項目,可考慮美國高收益債。以一籃子美國高收益債券作投資目標的基金,更可同時分散投資到各行各業、不同級別的債券,既可平衡組合風險,同時亦可提高回報。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