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糕底、高跟鞋長着易骨折

鬆糕底、高跟鞋
長着易骨折

【本報訊】鬆糕鞋近年大熱,無論凉鞋、長靴都標榜鬆糕般厚底,能突出女性修長美腿。看似比「斗零踭」安全的鬆糕底,其實也有扭傷腳的風險,愛美一族切勿掉以輕心。專家警告鬆糕鞋與高跟鞋一樣,穿着時間太長,易令雙腳疲累及增加受傷風險,嚴重更可致骨折,女士如經常「拗柴」要盡快求醫。 記者:梁麗兒

香港骨科中心每月平均接獲數宗與鬆糕鞋或高跟鞋有關的受傷求診個案,去年個案比前年略多,升幅不多於一成。當中近半個案為腳部韌帶或軟組織受傷,其餘為骨折,包括關節軟骨碎裂;腳部第五條蹠骨、脛骨或腓骨骨折等,部份人要做手術。女性穿着高跟鞋時,行走凹凸不平的路或天雨路滑,都較易受傷。

經常拗柴可致足踝韌帶受傷。

林國基解釋,與鬆糕鞋有關骨折多見於足踝位置。 凌樹輝攝

曾有日女跌倒死亡

該中心骨科專科醫生林國基指,鬆糕鞋底部一般可厚至四、五吋,女士穿着它走路如同「踩高蹺」,稍為欠缺平衡力,便容易拗柴。日本曾研究發現,約70%穿鬆糕鞋女性曾發生意外,大多為10多歲至20多歲少女,當地更曾有女士因穿鬆糕鞋落樓梯跌倒,引致腦部嚴重受傷死亡。
他糾正一般人對鬆糕鞋的誤解,厚鞋底不代表安全,「唔好以為着高跟鞋先會受傷,其實鬆糕鞋嘅受力位大啲,如果扭親,更易令足踝骨折。」他強調兩款鞋因受力位不同,故受傷位置也略有不同。穿着高跟鞋因前足着地,受傷位置多為韌帶或蹠骨。穿鬆糕鞋雙腳提起幅度較大,更需腰部、膝蓋及腿部受力,故穿着時間越長,雙腳越易受傷。

經常拗柴盡早求醫

他表示曾有一名OL,經常穿鬆糕鞋或高跟鞋返工,一次穿三吋鬆糕鞋落樓梯時,右腳「啪一聲」扭傷,疼痛無比。檢查後證實其腳內側的脛骨及外側的腓骨均骨折,須做內固定手術,以螺絲及鋼片固定患處,治療兩個月後康復,惟手術後有明顯疤痕,留下沉痛的教訓。
不少女士穿高跟鞋都容易拗柴,多數忍痛了事,甚至習以為常,沒有求醫。林警告,頻頻拗柴可致足踝關節的軟骨碎裂,引致「分割性骨軟骨炎」,嚴重會影響腳部血液循環,令患者走路時容易疲累、患處感痠軟及痛楚。一般人難以察覺,要經X光等檢查確診。他提醒市民若經常拗柴應盡快求醫。

揀鞋及穿鞋秘訣

1.走路一段時間,致雙腳脹大,試鞋會較fit
2.試鞋時須站立及試行
3.避免突然轉鞋型,如慣常穿高跟鞋,突改穿平底鞋,會令腳部弧度不適應
4.各地波鞋的鞋號不同,必須試穿
5.選擇具厚度鞋子,有助吸震,避免穿人字拖或薄底鞋行街;
6.穿鬆糕鞋或高跟鞋逾一小時,要坐下休息
7.飲酒、服藥或駕駛時避免穿鬆糕鞋或高跟鞋
8.穿高鞋行走崎嶇不平、濕滑路面或狹窄樓梯,要份外留神

資料來源:骨科專科醫生林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