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無人士乃近年最反智之公共議題,亦反映本地政策討論質素江河日下,不忍卒睹。
此論述源自泛民工會分子,起初是針對政府3項紓困措施,議員批評有人無法受惠,稱之為三無人士。翌年又提出5項紓困派錢措施,議員又故技重施,稱之為五無人士。金融海嘯後派到通街都係,方法一大堆,議員索性稱之為N無人士。
「N無」欠定義 論述反智
N無論述之反智在於它係一個無法解決的假問題。N沒有定義,因為N係由當年政府紓困措施來界定,好似今年冇推出為公屋輪候冊上基層人士提供私樓租金津貼,N無便包括這班人。若明年政府改弦更張推出租金津貼,N則不包括公屋輪候冊上的基層家庭,但可能又轉移至未符合申請資格的新移民家庭。既然N係相對於政府措施,所以ByDefinition,必然係無法解決。
議員之如此熱衷用N無取代其他政策討論,係唔使用腦,唔需要數據及分析,亦唔需要提出具體訴求,總之就係未解決,政府無良刻薄。曾幾何時,泛民議員以問政質素獲本地中產支持,所謂問政質素是要進入公共政策議題討論,界定政策目標,提出合理政策手段以達至目標。若官方提出反建議,便審時度勢,看看是否符合目標,進行討價還價,直至達到共識。
若新移民在職婦女有困難,便研究在就業或生活上作支援,包括在舊區提供更多日間託兒名額。若是少數族裔就業問題,便研究在就業方面解決他們中文評核的阻礙,令他們可進入主流工作,不用再在JunkJob內打滾。若跨區就業交通費太貴,便爭取放寬交津審批資格。不同背景人士之所以陷入在職貧窮,是有不同原因,也有不同對策,不同針對性措施。N無論述有問題而無議題,根本冇辦法進行理性及有政策意義的對話,只是黨派議員擺出一種不滿的政治姿態。每年循例在施政報告及預算中各提出一次,過後又不會再認真跟進,也不會收集N無數據(當然唔會有數字,因每年都唔同)。
近年N無論述就係反智政治文化的表表者,當中包含了N條尸位素餐的盲毛議員,還好意思開口要加七皮嘢人工,「七萬就冇喇!毛就有N條,要唔要!」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