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讓觀眾產生想像 明白劇情

特稿
讓觀眾產生想像 明白劇情

製作口述電影,別以為只是說說:「呢度有棵樹,嗰邊有盤花」就可以。全賴一群幕後功臣,先將影像轉化為為生動的文字,再由口述影像員以適當的調語將影片內容立體及形象化地「說」出來,讓觀眾產生想像而明白、投入,甚至享受聽戲。

《報應》內沒有對白的口述內容,「阿潮大叫Daisy的名字,但Daisy已經無氣息」。

擔任義務口述影象員的商台DJ梁嘉賢指,為求「講得動聽」,前後看了《報應》七次。

仔細描述人物表情

製作一套口述電影花費不少心血,《報應》的編導方晴表示,將流動的畫面變成文字的過程殊不簡單,「編劇係將畫面變成文字,口述影像就係將眼睛見到嘅嘢寫番出嚟」。影象撰稿員Shirley也表示:「電影頭五分鐘我就寫咗四個鐘頭,寫呢套戲大概用咗50個鐘啦。」擔任義務口述影象員的商台DJ梁嘉賢(Stella)指,為了「講得動聽」,她笑言:「《報應》呢套戲我前前後後睇咗七次」。
兩人解釋:「電影中有好多冇聲畫面,例如環境、人物表情,盲人都感受唔到,需要將畫面描述出嚟,幫助佢哋理解。如果寫得唔夠仔細,佢哋就掌握唔到劇情發展。」Shirley說:「一套戲我會反覆分段睇好多次,會睇吓自己讀得順唔順暢,係咪配合到畫面。務求單憑聲音,就可以畀人明白情節,仲要不斷練習致純熟。」《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