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然一笑:迷失神經 - 莫樹錦

醫然一笑:迷失神經 - 莫樹錦

自「葉問」問世後,甄子丹的武打片盛於一時,而《武俠》一片除甄子丹外還有英俊的金城武,導演陳可辛更試圖將解剖學、醫學與武術混為一體,那麼可觀性更高。
話說甄子丹是隱居農鄉的黑道人物,迫不得以情況下出手相救鄉里,扮作不懂武術,亂打亂撞無意中一拳打中惡盜的太陽穴即時將他擊斃,而文質彬彬迷醉醫學的金城武奉命查案,立時發現是高手所為。他解說太陽穴附近的迷走神經控制心臟,武學高手以內力擊中迷走神經可以令心臟即時停止,因而懷疑甄子丹是隱世高手,為追尋其真正身份便展開一連串驚險故事。
若以觀眾身份欣賞,此片尚算不俗,但若以醫生角度去看,這便不是武打片,而是笑片。先說迷走神經,VagusNerve亦稱為第十條顱骨神經(10thCranialNerve),是最長的顱骨神經,功用廣泛包括影響心、肺、食道、聲帶、腸胃等,可是人類的迷走神經從不會路過太陽穴,此神經源自腦幹,經過顱骨底部沿着頸動脈路線向胸部伸延散佈到身體各部份,而在太陽穴附近根本沒有迷走神經的踪影,這裏只有表面血管,肌肉和臉部神經,若被擊中除有點暈眩外還可能大大頭痛,但絕不會即時喪命。
再說若然迷走神經被擊中又會否令心臟停止?所有神經線分別有感覺(Sensory)或驅動(Motor)功能,迷走神經有八成功能是感覺而兩成是驅動,其對心臟之驅動功能是令心速減慢,意思就是迷走神經輸出功能愈強心跳便愈慢,若然神經被切斷,心跳其實會加快而不是停止。
導演編劇嘗試加插醫學以增影片趣味性和娛樂性是好事,但資料不足或為求配合劇情而曲解事實便是誤導觀眾,若純是武打片,功夫可以不合情理地高強,主角也可以永遠打不死,但若嘗試以科學角度去說話便要對科學有尊重,同時也是對觀眾有尊重。
若是用上科學的名便應有科學的實,可惜除這還算好看的電影外,日常生活中不少電視報章廣告都濫用科學名義來誤導觀眾讀者,用上好聽的科學名詞,配上似是而非的道理,再灑上有利於己而非全面的數據,那便可以用上《科學證明》的結論來推廣商品。若非心清眼亮或找專家求證便很容易受騙,就如這迷走神經走錯路變成了迷失神經。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莫樹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