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罵戰升溫,最初是香港媽媽級網民因產科床位淪陷而打響第一槍,高登網民隨即打着反中共「帝國殖民」的旗幟加入戰圈。前日一則「反蝗」廣告,令兩地網民由敵視惡化至族群仇恨。同時部份港人不滿「蝗蟲」一詞涉歧視而與本港的「反蝗派」爭辯,雙方神經繃緊,討論區和facbook充滿火藥味。
不斷標籤最終香港受苦
文化評論員陳雲連日在網上擔當「反蝗」的意見領袖。他警告,若果政府再不取回入境審批權,族群仇恨只會不斷地惡化,「家只係啱啱開波。之前香港人暗啞底忍住,經過呢個月,大家越來越意識到受寃屈,感覺到中港差別。理性討論首先要有基礎共識,承認內地孕婦人數應受規管,否則冇得討論落去」。
他堅稱蝗蟲一詞並無不妥,「蝗蟲係活生生表達一種『典型』,嚟香港搶資源、食飽就走。我哋唔會鬧艾未未、劉曉波做蝗蟲」。但他近日曾撰文稱,自已在facebook及專欄,一向用大陸孕婦、陸嬰(雙非嬰)及陸客(大陸遊客),「我們謹慎用語,是為了爭取游離者和外來媒體的理解和支持,並不是要說服那些已經決定意見的頑強分子」。
烽煙四起,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周保松前晚在facebook貼文說:「今天作為香港人,我感到羞恥。他直指針對內地人的言論和海報明顯種族歧視,引起香港的內地學生不安,極少數內地遊客有不文明行為,我們需要善意勸導和公正執法,而不是將內地人標籤為低人一等。」其言論旋即引來網民圍摷,有網民更指他本身來自內地,也是蝗蟲的一分子。
周保松向本報表示,希望港人聚焦政策討論,不斷標籤只會製造仇恨,「網上鋪天蓋地改圖同video,正常判斷都覺得係歧視。全城人將焦點擺去鬧雙非孕婦同BB,解決唔到問題。不斷仇外,製造族群衝突,受苦嘅係香港」。《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