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朝露,何處無離散,今宵人惜別,相會夢魂間……」40年來,新光戲院響起過多少遍粵劇戲寶《鳳閣恩仇未了情》?為香港粵劇界貢獻良多的新光戲院,如今改建,本月19日與香港戲迷惜別,相會只能在夢魂間。
於72年開幕的新光戲院本來不專為粵劇服務,早期她帶着統戰色彩,經常播放愛國題材電影,是左派的文化據點,未改建前她上下院本為一體,同時兼營舞台演出,未回歸前的國慶晚會,都在新光舉行。80年代開始,新光成了殿堂級名伶的福地,多位老倌在新光延續粵劇文化。
造就市井文化
利舞臺結業後,新光成為香港唯一的粵劇戲院,造就了她在粵劇界的地位。新光亦承傳了傳統觀賞戲曲的市井文化,演出時諸如吃喝,自由出入及拍照等都不受干擾,相信此等光景,在「西九大戲棚」將不復見。而新光的大戲院格局,如大堂、化妝間、音樂池等設計,在香港更是碩果僅存。
採訪:葉雪 攝影:仇志德
新光大事年表
新光戲院在80年代開始為香港人提供了粵劇文化滋養,可惜近年受租金壓力困擾,不斷傳出改建,今年正式宣佈結業。
72年:新光戲院開幕,第一場粵劇劇目為《烽火擎天柱》,由錦添花劇團演出;第一套播映電影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全城爭相收看「千年古屍」。
79年:新光為重建港人對文革後對中國的信心,舉行名角名劇大匯演,紅線女、陳笑風及文覺非等名伶同台亮相,哄動一時。
84年:「慈善伶王」新馬師曾與京劇名家袁世海在新光合演《華容道》,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都有捧場。
93年:粵劇名伶林家聲在新光作告別演出,一連38場《林家聲舞台藝術匯演》場場爆滿,新光奠定香港粵劇殿堂之地位。
03年:粵劇名伶阮兆輝為紀念入行50周年,特地選新光作為《阮兆輝從藝五十年專場演出》的演出場地。
05年:新光被收購後面臨遭清拆改建的邊緣,最後由汪明荃撮合何志平與業主見面,得以續租至09年。
09年:被美國《時代》雜誌網站選為25個不可錯過的亞洲體驗之一,同年在政府補貼下,新光獲續租多3年。
12年:為香港市民服務了40年的新光戲院終告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