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搜畫:畢佬玩魔球衝擊奧斯卡

優先搜畫:畢佬玩魔球衝擊奧斯卡

去年電影《社交網絡》(TheSocialNetwork)以緊湊劇力取勝,該片的金像編劇阿朗索堅(AaronSorkin)再發功,與荷李活型男畢彼特(BradPitt)及《冷血字傳》(Capote)導演賓納米拿(BennettMiller)合作的6項奧斯卡提名新片《魔球》(Moneyball),並非一部只合棒球迷口味的運動片,反而是一部關於如何逆轉人生、能夠打動觀眾又劇力萬鈞的勵志電影。 撰文:張一明

香港上映日期:2月9日

畢彼特雖然是八卦新聞無日無之的荷李活巨星,但他去年總算交足功課,監製兼主演了《生命樹》(TheTreeofLife)及《魔球》(Moneyball)這兩部優質電影。《魔球》在美國上映以來大獲好評,除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接等提名外,也令畢佬入圍最佳男主角。

《有苦自知》
畢佬扮演的球隊經理一直跟球員保持距離,因他有自己的苦衷。

《忠心軍師》
諧星祖納希爾今次收起嬉皮笑臉,扮演擅長整理數據的分析員。 

中年觀眾有共鳴

《魔球》改編自真人真事,也是改編自作家米高路易斯撰寫的同名著作,書中解構美國職業棒球聯盟中的「魚腩部隊」奧克蘭運動家隊總經理比利貝恩,2002年球季如何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打破由財雄勢大的大球會獨佔鰲頭的局面。畢佬在片中飾演比利,他遇上祖納希爾(JonahHill)扮演擅長整理數據的軍師彼得,二人以從球賽中看不見的角度分析球員質素,運用數學理據,以最精簡的預算,發掘出其他球隊看不到的球員潛力,令球隊創出驚人佳績。
凡是4字頭以上的中年或是在工作上處於中級管理階層的觀眾,看《魔球》時尤會覺得感同身受,並會獲得莫大的感動與共鳴。片中畢佬破釜沉舟令球隊起死回生的創見背後一直奔波勞碌,一方面要面對老闆的壓力,另一方面又要抵抗保守派施壓,又要忍痛毫不留手的大操球員生殺大權,其實已弄得神經緊張,可謂有苦只得自己知,幸而他仍然無畏無懼,絕對是不少為工作勞碌的中年人的內心寫照。影片也帶有《社交網絡》般的緊湊節奏,金像編劇阿朗索堅(AaronSorkin)應記一功。

《創出佳績》
經過努力與堅持,球隊在變革下打出了驚人成績。

《抵抗保守》
畢佬在進行改革之際,又要抵抗一群保守派施壓。

幕前幕後見猛人

《魔球》的幕前幕後都盡見猛人,演過《弊傢伙!玩大咗》(SuperBad)的諧星祖納希爾今次收起嬉皮笑臉,演出認真,令人耳目一新,他更順利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另一令人眼前一亮的男星還有片中化身球隊教練的菲臘西摩荷夫曼(PhilipSeymourHoffman),《魔》片也是他與導演賓納米拿蟄伏6年後再次合作。

《教練阻撓》
菲臘西摩荷夫曼大變身的球隊教練,也不支持畢佬的改革。

話你知:畢佬囡囡歌聲感人

電影《魔球》內有兩場非常感人的戲,其中一場是片中飾演畢佬女兒的KerrisDorsey(圖),在樂器店拿起木結他對着失婚父親自彈自唱一曲,片尾畢佬駕着車再聽女兒錄下的這首歌,觀眾也會跟畢佬一樣感動得淚盈於睫。這首歌改編自澳洲女歌手Lenka《TheShow》一曲,歌詞明明是講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面對生命的迷惘不安,但卻貼切地唱出了片中畢佬的心聲,也道盡了中年人內心積壓的沉重與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