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震盪令歐亞變冷

北極震盪令歐亞變冷

歐洲和日本遭遇史上最冷冬季,有氣象專家解釋,歐亞地區近年頻頻出現寒冬,是由北極震盪現象(Arcticoscillation)造成;亦有專家則指北半球嚴寒,反映全球暖化已停止,並開始進入可持續20至30年的小冰河時期。
北極震盪是指北極氣壓與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帶的氣壓呈反向變動現象,當北極氣壓較低時,圍繞北極的寒帶氣流變強,抑制北極的寒流南下,導致北半球較高溫形成暖冬。
但今年冬季,北極震盪指數出現負值,北極上空出現高氣壓,寒流被擠壓到更遠更南,造成歐洲廣泛地區、日本以至中國出現寒冬。
以俄羅斯為例,莫斯科市氣溫降至-20℃。俄專家指,每年冬季當冷空氣集中在西伯利亞時,會形成反氣旋,在平原地區形成霜凍,在冬季後期,冷空氣從西伯利亞移向歐洲,但今年冷空氣擴散的距離較往年遠,並繼續蔓延,導致俄羅斯部分地區的氣溫較往年低-15℃。
但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認為,日本頻頻遭遇寒冬,是全球變暖令北極圈內的海冰減少,致低氣壓北移,暖空氣無法進入西伯利亞,擴大高氣壓範圍至北冰洋沿岸,形成冷空氣。新華網/台灣東森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