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鐵川部長為捍衞自己的言論自由,欲言不止,發炮成癖。
槍頭繼續瞄準民調、學者,話說很多學者主持的民調,都是為個別政團服務,都是學閥。洋洋千言,在一大報發表,看完每一個字,再檢查標點符號,竟然沒有提供過一個證據去成立這一炮的指控。
不過,不要緊,找不到證據做子彈的大炮,叫車大炮,不講科學性。神鬼才不至於兩不分。
不過,也不要緊,郝部長不講證據,現在浸大師生正為他的立論尋找證據。浸大傳理學院院長究竟有沒有為個別政治人物服務,偏幫某候選人,以至讓未完成的民調(即是未夠科學化),早洩於為個別政團服務的媒體?
不過,不用查了。看慣大炮來時強異如口水花井噴,也見慣了大部份調查委員會的終極報告只得尿漬兩三點,查來查去,一堆人名時間事件,就是查找不到證據。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法庭,毋須學者陪審,也放棄證據。毫不科學化地看浸大傳理學院院長的供詞,神又佢鬼又佢,還如何兩不分?為了要搶先見報,以免被台灣大選結果奪了風頭,因而早洩。這即使不是大話,也太不像學者講得出來的話,太不像話。調查結果可以未經加權過程調整便於個別媒體搶見報率,是因為加不加權,純屬個人喜好。這即使不為政團服務,也為自己的喜好服務。
連狡辯都不能搞得冠冕堂煌,不夠郝部長的大炮理曲氣直,分明學而無術,難怪一個是政客,一個是疑似政客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