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政府一直表示要處理本港稅基狹窄的問題,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最後一份預算案中不但沒有擴闊稅基,反而全面提升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的免稅額,令10多萬人跌出稅網,被質疑財政理念自相矛盾。有會計界人士認為,現時本港太過倚賴直接稅,影響庫房收入穩定性,問題需留待下屆政府解決。
曾俊華昨日在預算案記者會上,被問到財政理念自相矛盾時,最初承認長遠而言擴闊稅基可穩定政府收入,又稱「每個政府都想擴闊稅基」,現屆政府也做了長期研究,包括考慮推出銷售稅,但擬於社會反響太大,所以政府在考慮擴闊稅基時要面對現實。
他隨即又指,今年經濟狀況會掉頭轉壞,所以提出了稅務寬免措施,希望令市民面臨逆境時有更多錢在手頭,「到經濟變好,市民收入增加時,自然會再跌入稅網」。
十多萬人跌出稅網
曾俊華上一份預算案在政黨圍攻下被迫修改,退稅兼派錢,昨在記者會上被追問推出多項稅務優惠,是否要頂住社會再次要求派錢的壓力,他笑言:「政黨點會跣我吖。」
稅務學會在預算案公佈前,曾建議政府擴闊薪俸稅稅階,由現時4萬元增加到5萬元,並維持其他免稅額不變,避免縮窄稅基。不過,曾俊華最終未有接受意見,反而全面提升免稅額,令10多萬人跌出稅網。
稅務學會會長洪宏德昨日表示,當初建議擴闊稅階,主要是希望減稅,減輕中產人士的負擔,而新一份預算案提升薪俸稅免稅額,也可達到減稅作用,惟一缺點是令到10多萬人跌出稅網。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王銳強估計,跌出稅網的10多萬人均屬於較低收入的一群,「每人講緊係交幾百蚊稅」。雖然對庫房收入影響有限,但他認為也反映了現時本港過份倚賴直接稅,「講咗好多年,香港係應該開徵多啲間接稅,擴闊稅基,例如環保稅、商品銷售服務稅(GST),如果開徵GST,講緊係幾百萬人都要共同承擔」,令庫房收入多元化及增加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