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委會接獲有關海味店以不良銷售手法欺騙顧客投訴不斷趨升,數字由2010年的228宗,急升至去年305宗,升幅近34%;當中涉及混淆計算單位投訴,由117宗急升至220宗,增幅達88%,情況令人關注。
消委會總幹劉燕卿昨未有評論今次事件,亦未有透露涉及事件的蔘茸海味店曾否被投訴,她指不良海味店以混淆購物計算單位,是欺騙遊客最常見技倆,亦明顯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計算單位字體特細
記者昨採訪發現,涉及事件店中價錢牌,每個銀碼字體闊約5厘米,但斤兩錢等計算單位字體闊度只有大約5毫米,明顯出現「大細字」情況,容易惹人誤會。
劉燕卿指上述情況有違規之嫌,《商品說明條例》列明,商戶必須清楚展示貨品價格及計算單位,不得遮蔽有關字體,而銀碼及計算單位字體面積大小及位置,亦要容易閱讀清晰易明。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同類案件大多涉及遊客受騙,受害人息事寧人不作追究。另方面,外地市民不熟識本港法例,錄取口供容易有漏洞,導致同類檢控數字一向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