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美業務 下月定生死

思捷美業務 下月定生死

【本報訊】計劃撤離發源地美國市場的思捷環球(330),用了4個月仍未找到買家「接貨」。有外資分析員指出,據他昨日從思捷所得訊息,目前仍維持去年提出的3個處理方案,即是將當地業務結束、出售及以特許經營模式經營,相信最快要下月才有定案。

尚未找到買家接手

該分析員說:「可能係因為思捷行政總裁舊年10月嗰陣講過,話會喺舊年年底前搵買家買起美國市場,若果唔係就會執咗佢,咁到家都無公佈搵到買家,咪搞到市場覺得應該係賣唔出,即係要執咗佢啦……據理解,應該就未需要執住。」
他指出,思捷仍未決定以哪種形式繼續經營美國市場,繼續就3個方案進行探討及研究,故現時雖然超過了行政總裁范德施定下的「死線」,惟目前並無結束當地業務的打算。本報曾就撤離美國市場一事向思捷查詢,惟到截稿時仍未取得回覆。
思捷投資者關係主管向路透社表示,現時思捷仍在持續關閉美國的銷售點,與去年9月公佈的相同,目前並未決定讓美國及加拿大附屬公司申請破產,還在努力尋找適當夥伴。
有基金經理指出,若思捷真的痛定思痛決定「斬纜」,長遠來說對思捷算是好事,因不須再「填氹」,惟由於已悉數為美國業務作撥備,對業績影響僅為中性。思捷昨日逆市升1.05%或0.12元,收報11.56元。
截至去年9月底止,思捷在北美市場分店較6月時減少6家,至89家分店,期內營業額約1.96億元,佔季度總營業額2.3%。過去4個財政年度,思捷美國業務累計錄得虧損逾16億元。
早於去年8月,市場已傳出思捷有意出售美國市場這個「蝕足10年」的燙手山芋。范德施更在去年10月一次訪問中承認,已聘請投資銀行負責出售事宜,正與潛在買家洽談中,預期可於3個月內完成,若未能成功出售,則有可能悉數關閉當地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