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出版了《感悟人生100篇》,這是我在一年內出版的第三本有關人生的書。我想夠了,不會再有第四本了。我寫的「自序」題目是「不想做人生誤導師」。三十多年前,我常被院校的學生組織邀去演講,有人稱我做「青年導師」,我謝不敏。自嘲是「青年誤導師」。當時我的左派思想,說不定還真是誤導了一些人。
去年初,我以前辦雜誌時的一位編輯,將我近十年發表過談到人生話題的文章彙集,以《細味人生100篇》的書名出版,居然成為暢銷書。以後又出了《閱讀人生100篇》,讀者的反應讓我有點惶恐,深怕讀者把這兩本書視為心靈雞湯、人生指南。實際上心靈是沒有雞湯、人生也沒有指南的。每一個人的人生路向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寫作人把這種探索寫成文章,讀者讀後若引起自己思索,那麼這就是與作者發生思想交流;但若視為指路明燈,那既非真確,也使我忐忑不安,深恐做了「誤導師」。因為人的思想固然可以溝通,但人的感情很難溝通。而我們的人生困擾常常涉及感情。人人都有足夠的本事解決別人身上的困擾。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再明白的道理也無法讓身受者從困擾中走出來。所以,我的這三本書談到自己體認的種種人生啟示,讀者或可從中引發思索,但切不可指望從中尋到人生難題的答案。
「自序」中,我錄下一段我寫作的座右銘:「如果一個人想讓別人接受他的想法,他就不配稱為大師;如果一個人要你相信他,他就不值得你信任;如果一個人相信他掌握了真理,他就是準備說謊……。」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