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撤走三星裁百人

券商撤走三星裁百人

【本報訊】港股成交萎縮,生意淡薄,繼歐美投行「陰乾式」裁員後,韓資三星證券及日資大和證券,則大刀闊斧地「晒冷式」裁員,前者昨一炮過裁減百餘人,幾近撤出香港市場,放棄南韓以外的證券及研究業務。

員工:未洽談賠償方案

昨日下午市場傳出三星證券計劃「摺埋」香港業務,令到三星員工人心惶惶,議論紛紛。據悉,三星昨收市後向員工正式宣佈有關消息,受影響部門主要屬於「sell-side」(市場賣方),包括證券、研究及投資銀行部門;惟三星的賠償方案比較慷慨,據聞個別員工獲發接近兩年薪金。
不過一名三星證券相關人士向本報透露,並未非收到賠償方案,員工要分階段洽談方案,9成員工昨日始獲悉離職消息,且總公司未有派員解釋,以及公開宣佈,認為十分冷漠沒人情味。據其了解,除南韓總行外,其他如歐美、新加坡及香港會逐漸全線「摺埋」。
本報記者昨曾到三星證券位於中環的辦公室,發現未到正常放工時間,已有大批員工拿着大批個人物品離開,似「執包袱」走人。大部份員工遇到記者採訪更似落荒而逃,未有回答提問,其間更有職員不斷驅趕記者,「我哋要講嘅都講晒,冇嘢回應,再唔走我報警!」面對裁員,心情差可以理解。
事實上,證券行的擴張及裁員行動等於金融市場的寒暑表,06、07年開始,港股交投越來越暢旺,吸引不少外資金融機構在港擴展業務,08年金融海嘯後曾爆發一輪證券行裁員潮,之後金融職場稍為平穩,但去年環球股市被歐債危機陰霾籠罩,加上內地收緊銀根,港股成交逐步萎縮,走勢反覆,不少證券行去年底陸續傳出裁員及減薪消息。
三星證券新任行政總裁KimSuk接受《AsianInvestor》訪問時承認,正縮減香港業務,轉而關注南韓高端客戶,「跟其他人一樣,當市場嚴峻,我們要收縮;如果起飛,我們就擴張」。三星過去數年積極擴展香港業務,建立投資銀行、自營交易、對冲基金及亞洲股票買賣業務,不過個別業務已因欠缺效益而縮減規模。
另外,日本第二大券商大和證券公佈季度業績,上季淨虧損216億日圓(約21.9億港元),是連續第四季錄得虧蝕,而去年同期錄得盈利12億日圓。由於前景不明朗,大和宣佈在亞洲及歐洲地區再裁員200人,令總裁員人數在3個月內達500人。

大和瑞穗業績差 紛裁員

大和去年10月時表示,會在日本以外亞洲區削減100個職位,並在歐洲削減200個職位,而現計劃額外多減200個海外職位,助公司每年共節省600億日圓,並期望在3月底前完成計劃。該公司亦曾表示將會在3月底前,扣減高層最多40%薪金。
以市值計日本第三大銀行瑞穗集團,因純利大跌8成,亦宣佈在證券部門削減300個職位。
至於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將於今日公佈業績,市場預期該券商上季將錄得8000萬日圓虧損,包括香港在內的亞太區分部,有機會成為業務重組開工對象。

近月金融業在港連環裁員

三星證券:裁減大部份員工,涉及百多人
滙豐銀行:未來3年裁員3000人,過年前首輪行動裁減約500人
美銀美林:首輪裁減約80人,涉及多個部份及職位
麥格理:退出香港機構客戶衍生產品業務,辭退約7人
瑞信:裁走約10數名固定收益部門及銷售人員職位
西班牙銀行(BBVA):企業投資銀行部及環球市場部等共裁員20多人
摩根士丹利:裁減香港及新加坡共10多人,主要屬固定收益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