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差 企業苦撐 犧牲品質

經濟差 企業苦撐 犧牲品質

曾幾何時,「日本製造」是品質保證的標籤,小至家電,大至汽車,都被視為最完美產品,很多人買電子產品一看到「日本製造」的標籤,即使價錢較貴也不在乎。
歐美企業的行政人甚至湧到日本取經,學習日本品質管理之道,但這個以高品質自豪的國家,近年不斷傳出產品回收,凸顯日本品質神話幻滅。
日本品質神話幻滅,主因是泡沫經濟爆破後,日本陷入逾20年經濟不景困局,很多企業都呈現苦撐的疲態。為了維持經營,越來越多企業不擇手段,不惜將貨就價,以降低品質來減低成本開支。企業大裁員,中止終身聘用制,改僱大批臨時工,令員工無歸屬感,對產品品質關注度也連帶下降。

外判廉價勞工市場生產

而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又面對南韓和中國產品的競爭,日本企業為降成本,又將生產線搬到海外的廉價勞工市場,但廉價勞工素質和品質管理遂成隱憂。以汽車零件為例,外判到中國生產,當零件有問題,所有使用該批零件的汽車都會出問題,導致豐田、本田車廠在前年和去年大量回收汽車,成為日本汽車的災難年。《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