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在一次籃球友賽中遇到小意外,大腿外側被對方猛力撞了一下,在不知道傷患到底有多嚴重的情況下,我選擇即時退下火線,並且換上乾爽衣服和行街波鞋,不讓自已再有上陣比賽的意圖。根據多年來的寶貴經驗,明白到年華老去的現實,手上再沒有太多的本錢去冒險,所謂留得青山在,那怕冇柴燒,事後證明這個決定是絕對正確。
太陽的頂級控衞拿殊年屆38歲仍然功架十足,今屆以10.4個助攻名列首位,對速龍一役,把對方在助攻榜排名第4的卡達朗比了下去。拿殊的力量和速度確是減弱了,但憑着對戰局的洞悉力,可以利用運球入涉到速龍的防守破綻,利用巧妙多變的傳球,令隊友的平凡走位突然變得很有威脅。拿殊是技巧型球星,最令人羨慕是很少受傷,深明庖丁解牛的哲學。
拿度在澳網半決賽淘汰費達拿可以視為頂級教材,兩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勝負分野往往只在一些細節上。25歲的拿度是力量型、30歲的費達拿是技巧型,在這場比賽費達拿採用主動進攻的戰術,避免讓拿度有機會起拍,當費達拿太刻意要打出貼網球時,結果做成失誤,因為這不是費達拿最慣用的招式。在高速來回的關鍵時刻,費達拿慣性地攻向對方左後場,因為這是一般右手球員的反手區,但對左手握拍的拿度卻正正相反,甚至打出致命的超身球。原來年輕力壯和左手擊球是拿度的最大優勢,打亂了費達拿的習慣。
文:徐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