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後休假六天,兩女兒建議到新加坡探望表妹及表弟一家。
幾年前也曾試過到新加坡一遊,今天的新加坡比數年前實在生動、性感得多,受惠於賭場和相關遊客,當地市面異常熱鬧,年宵市場人來人往,一片殷平的景象。初一、二不少食肆仍繼續營業,因此我有幸品嚐不少當地美食。
新加坡一位家庭醫生DrLeslieTay,在過去四年,公餘時間尋遍新加坡的傳統食物,將心得寫在個人美食網誌上(www.ieatishootipost.sg),每月有六十多萬次點擊率,他在blog中細談這些街頭食店的歷史、背後經營者的困難、各種美食的製作方法,及欣賞這些美食的心德,很有深度。
我經這網誌介紹,到東岸的人工湖美食村尋找終極沙嗲。其實,當地的HawkerCentre、老巴剎飲食中心等都有不少出名的沙嗲檔,但能夠忠於傳統味道,做到外香內軟,豐滿多汁的,實在不多,當晚的Haron沙嗲(圖)則完全達到我的要求,怪不得一進入美食村便看到他的店子「煙火鼎盛」,落單後還要等二十多分鐘呢。沙嗲爐是一個六呎乘四呎的大炭爐,站在炭爐旁的四名師傅將沙嗲不停翻動,透過炭火的遠紅外線慢慢把沙嗲烤熟。沙嗲醬是自家做,花生粒感細緻,辣得剛剛好。
當晚的一個驚喜,是Haron兼賣BBQ雞翼,比起沙嗲更厲害的是,雞翼要等上一小時!當雞翼上桌時,大家已吃了半飽,但看見茶色的雞翼和聞到那陣幽幽的煙香味,又不期然食指大動。很明顯師傅花了很多心思燒出來,焦黑的地方不多,雞皮仍帶有點韌性,食時彈牙,肉裏多汁,雞尖還很柔軟。最難忘的是雞槌,咬下時豐富的雞汁在嘴裏濺開,簡直像魔術一樣,直把人嚇了一跳。
我媽是印尼華僑,小時生日除了紅雞蛋和蛋糕外,一定有她親手燒的沙嗲,現在在香港要找正宗炭燒沙嗲,實在寥寥可數,因此今年新年能找到兒時回憶,實在是很幸福和興奮的一件事。
不知大家兒時生日的食物又是甚麼呢?
精神科專科醫生 李德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