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在香港,沒法出席劉的飯局,錯過了見老朋友的機會。前輩說的:可以見就見吧。到了我們這一輩,上一輩多已不活躍,甚至不在了。
說的也是,不用多久,就會輪到我們這一輩的了。
看劉傳過來的照片,一張又一張看似熟悉,卻又已有點陌生的面孔。有些在照片上出現的人,要是在街上碰見,恐怕不會打照呼,祇會擦身而過,是想也不會想這個人是認識的。
那麼,要是出席了那天的飯局,我會與他或她傾談幾句,還是不會說話呢。看照片時,感覺還是怪怪的,原來也曾認識這些人,儘管有些是很多年沒見面,沒交談了。但在年輕的日子,我們會為一件事,一個人,討論半天,爭辯一個晚上。當年,大家出來喝杯咖啡,不是有什麼非要說不可的話題,不需要有什麼藉口、理由。對方說出來喝杯咖啡吧,便出來了。
然後過了一起喝咖啡的歲月,要出來,得吃一頓飯才成。劉就是有此號召力(他有一個類似可吃私房菜的大廳),大家都樂意出席他主催的飯局,是他兒子的廚藝高超,他是懂得吃的藝術。到他那裏作客,準不會失望。台灣的,大陸的文化人到香港來,想見他們,到劉的飯堂吧。
這一趟到劉飯堂聚舊的,盡都是香港老中青三代人,沒有外來的。看起來,多了份親切感。
寫文化評論的高手,他的文章仍是那麼可觀,可惜看的人不多,更不要說看後有什麼迴響了。而我們的才子,看來永遠都是那麼疲倦,仍是睡眠不足吧。導演朋友,兩年沒推出新戲了。還有寫影評的,寫波經(不是世界盃,球賽又有什麼好寫呢),他們都像沉靜下來。年輕一些的面孔,看似認識,其實不識,大概他/她們仍在努力工作,仍在建立自己的風格。
劉傳來的照片,照片所見,是一張又一張展露笑容的面孔。那天晚上,他們該談得很開心,吃得更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