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關係仍然膠着,兩國就對方大使館搬遷問題互不讓步。日本位於北京的駐華大使館新館雖已於去年7月竣工,但中方指日方擅改圖則,新使館是「違章建築」,不批准使用,日方的搬遷計劃直至今年春節仍未能落實。而中國駐日使館的搬遷計劃也毫無進展,共同社指,中方此舉似乎意在「報復」。
「就算沒有煤氣、沒有水、沒有電,我們也要搬,沒辦法(就是要搬)。」日本大使館的一名官員最近在搬遷交涉中不滿中方態度冷淡,連珠炮發般地發聲斥責。而中方則計劃在交涉取得成果前不給新館通水電。
疑報復駐日使館買地被拒
日本政府從2006年起投入了約72億日圓(約7.2億港元),在北京亮馬橋路日本駐華大使官邸旁,興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新使館,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
興建過程中,日方將原來的通頂設計部份改為樓層走廊,使總樓面面積比原來多了幾個百分點。由於日方未提交設計改動的申請,中方表示「不能視而不見這個超標問題」,不同意日本大使館搬遷。新使館於去年8月搬遷的計劃也隨即擱置。
日本媒體報道指,發生此事件的背景正好是中日關係陷於低谷。2010年9月,中日發生撞船事件後,日本的反華情緒一度高漲。位於東京的中國駐日本大使官邸、新潟市及名古屋市的總領事館等因建築老化有意搬遷的計劃,都遭到當地議會的反對。
新潟市的新總領事館選址位於新潟中央區,原本曾是一所小學,佔地約1.5萬平方米。中方提出購地申請後,當地官員指,眾多民眾表態反對出售有關土地。而針對東京中國大使官邸的買地計劃,日本外務政務官濱田和幸等人批評中方「正在搶購土地」,開展了反對搬遷的活動。
報道又指,中方以日本大使館新館建築違章問題為談判「王牌」,希望兩國努力就駐外使館的搬遷和興建事宜達成相互提供方便的協議。不過日方則以「國會不會批准這種協議」為由拒絕。
去年12月,兩國政府曾以不簽字備忘錄的方式基本達成共識,日方以春節為目標推進搬遷的準備工作,不過中方以備忘錄內容並非切實承諾給中方提供方便為由,態度再度強硬起來。
中國外交消息人士指,中方雖然明白這樣不符合協議,但也不會讓步。日本政府高官則透露,兩國政府將把此事「限定於事務性的層面,不會讓其發展為政治性問題」。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兩國紀念活動下月16日將在北京開幕,屆時日本首相將派出特使參與,但暫時未知兩國政府期間會否談及使館問題。日本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