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起來咬 - 邁克

飛起來咬 - 邁克

新生代書蟲林冠中月前在微博曬藏品,其中包括一本順德譚亦豪著的陳年老書《註音法語捷徑》,大概是早年赴法蘭西打拚者的恩物,不知道廿一世紀初飛往老佛爺掃名牌的鄉親還用不用得着。依足那些粵語註音唸唸有詞,被誇讚發音準確的vousavezbonaccent肯定不會聽到,叻唔切的我雞蛋裏挑骨頭,嫌書中這句意譯「你喉底好」不到位。後來讀《經紀眼界》,有一段寫男主角和有志進軍廣告界的太太在飯店午膳,廣告經紀們「如蟻附羶」挨近,「不一會,又有一個三十上下的人,走到我們的桌子來,一屁股坐下,福建話喉底之粗口如連珠炮響」,我才恍然大悟,「喉底」當年指的確實是口音,深悔錯怪了譚先生。
日常用語隨時代改變,本來就無可厚非,意外的是高雄的連載遊戲小說雖然寫於五六十年前,大部份名詞動詞形容詞我們都不陌生。譬如「論盡」,依然現在進行式,拖泥帶水和敗事有餘迄今都得到這兩字點評;「牙煙」作為危險的代號,一點也沒有老,不會混淆牙尖嘴利或七孔生煙。股票行的「倫拿」外行乍看可能矇查查,不過既然有「跑斷兩條狗腿」之虞,那麼應該是runner,「順野」我則懷疑是大家今天口中的「筍嘢」,演進途中「順」亦可唸作「筍」的傳統漸漸淡出,不得不換上近音字以正視聽。「食全鴨」我的私人字典沒有,按前文後理,猜到是「食白菓」;「釣泥鯭」直到先幾年還在希臘雅典體驗過,「野雞車」也就不言而喻了;至於一再出現的「飛起來咬」,畫面活靈活現,根本不必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