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封領,包頂頸 - 李碧華

瓦封領,包頂頸 - 李碧華

寫完「鳳仙領」,忽記起粵俗有謂「瓦封領,包頂頸」,從前許冠傑的流行曲也有此句。
想想傳統中國旗袍樣式,不管多名貴的衣料多精巧的工藝,那硬直又刮肉的高領是一道桎梏,脖子的小型牢獄。有了它,活動多不自如,當然也規範了女子無法輕佻地左顧右盼,人道「危襟正坐」,其實硬領也得正坐─所以「鳳仙領」得到一點輕柔的解放,是妓女發明的。
若那道衣領用瓦片所做,肯定叫脖子不好受,還封得嚴密,你說是否「包頂頸」?頂頸即頂住度氣,也有頂咀、抬槓、拗撬、激氣之意。世上當然無人用瓦當領,不過想像力豐富,借喻十分鬼馬。
─某些落後地區族人,則愛用金屬環金屬片,把脖子逐寸逐寸加料「撐長」,以長頸鹿為美人標準,她們就樂於包頂頸了。旁人看來只覺得痛。
中國酷刑慘無人道,其中之一未能即死但苦不堪言的是「枷項」。套在脖子上的枷,有木製、石製、鐵製,甚至鐵皮包邊鑲角,不但更重還極悽厲。
比起來,旗袍瓦封企領算什麼?頂頸亦親切人際關係,氣也會消,不涉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