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olden50為港金融業平反

HKGolden50
為港金融業平反

自金融海嘯以來,世界各地不少人把各種經濟和民生問題歸咎金融業,並認為它們是社會財富不均的罪魁禍首,美國去年九月開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便是起源於此。香港亦有人響應「佔領中環」,開宗明義以打倒「金融霸權」為目標。不過作為政策研究員,我們並不空喊口號,而是靠客觀數字和事實分析金融對香港的影響和貢獻。

我們認為,對於香港這個國際上排名僅次倫敦及紐約的金融中心(IFC),金融業為城市的步伐和標準定調(pacesetterandstandardbearer),對香港十分重要。

國際都會 須為金融中心

我們在之前提及,香港正處於躍升為國際都會(WorldCity)抑或面對長期衰落的岔路。國際都會是全球各國在財產及情感上均投入其中的城市(acityinwhichtheworldhasaneconomicandemotionalstake),綜觀近代歷史,真正稱得上國際都會的只有倫敦和紐約,它們之間的共通點便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事實上,歷史從未出現只倚靠農業、製造、文化等起家的國際都會。事實上,要成為真正影響力遍及全球各角落的國際都會,必須先具備頂尖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成熟的法制架構、頂尖的服務能力、力臻完美的態度、高度發展的軟硬件和國際網絡。本欄早前已指出香港在安全、便利、基建及各行各業的服務質素均屬世界頂級水平,而這種種優勢的誕生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可謂息息相關。
如果問倫敦是否只是英國的城市,相信不少身處當地的中東石油大亨、印度工程師和來自東歐的球會老闆不會贊成。國際都會正是如此,一個全球各地在經濟和情感均投入其中的城市。正因為它有世界級的水平及標準,才吸引世界各地精英,在一個與自己匹配的舞台工作生活,帶來群集效應(clusteringeffect),使城市多姿多采。在奧運會中很少人會記得舉重項目的金牌得主,但全球觀眾都會知道一百公尺短跑/捷泳優勝者是誰。亦因此,姚明作為首屈一指的籃球員,並不會留在中國發展,而會到美國NBA為一級球隊效力。
金融業所銷售的並非具體的產品或服務,而是概念(ideas)。投資銀行為客戶進行上市集資、企業併購等活動,所推銷的是併購後未來盈利提升或資金來源擴闊等抽象概念,比一般製造或服務業如生產汽車、售賣時裝等活動複雜得多,價格瞬息萬變,亦更難建立客戶信心。因此,金融業對服務水平的要求極高,否則不可能滿足一眾挑剔的客戶,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投資銀行家在連續三晚通宵工作後,仍然不會忘記文件內第315頁的逗號,因為萬一出錯,數以萬計的招股書便要重印。

吹毛求疵 服務才高質素

金融業的高要求,令各種服務也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投資銀行家在連續工作72小時仍交出一百分表現後,自然希望餐廳侍應也同樣提供隨傳隨到、三分鐘內「落單」的高質素服務。同理,當這些高級餐廳的服務員習慣了對服務水平的高要求後,也自然會要求身邊的司機、售貨員、甚至報販等提供同等優良服務。如此,金融業的吹毛求疵一層一層地影響了其他各行各業,令整個社會對服務質素也變得挑剔、執着,間接孕育了香港這個「批判之都」的重大競爭優勢,而全球頂尖的服務水平和便利,並為通往國際都會之路奠下紮實基礎。
香港的服務水平在飲食業可見一斑:香港近年越來越多星級大廚進駐,米芝蓮指南亞太區總監也指出香港的美食種類和水平快將超越紐約。香港星級餐廳的區域分佈亦很特別,米芝蓮三星餐廳全部位於中環,而兩星餐廳也有八成是座落中環或其周邊。這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在中環上班的金融從業員對頂級食肆的需求(不論會客或私人享受)造成的。這可說是一個奇蹟:在一個被食物安全問題困擾的國度內,有一個城市的米芝蓮星級食府數目與紐約一樣,甚至被評為「在質素與品種上幾乎超越紐約」。很可能,在下一次的評選,當米芝蓮食評家嘗過RitzCarlton酒店的餐廳後,香港的三星餐廳會再多一間。
假如香港的金融業不是如此高質素,也不會有世界級的服務業水平,亦不會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遊客訪港。事實上,居港的法國人在三年內增加了六成,至去年底已超過一萬,佔整個亞洲三分之二!當世界各地的人都不斷來港居住,自然會豐富了城市的內涵,使其變得更多姿多采,亦漸漸會催化當地的文藝、飲食、生活時尚的發展。例如現在越來越多外國人在港居住,使得「樓上舖」的意/法式餐館也越來越多。
新加坡政府近年大力支持金融業發展,積極吸納人才及大量增加寫字樓供應,令香港很多投資銀行的中台、後勤部門職位已不斷流失至新加坡,全球十一大投行中,已有五間在新加坡的寫字樓面積比香港大,情況令人憂慮。

輕視金融 無異自斷一臂

金融業乃香港在國際上競爭力最高的行業,倘若我們從此輕視金融而側重其他行業,無異於在與區內強敵的競爭中自斷一臂,相信沒有港人希望見到香港在未來十年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拱手相讓給新加坡。有見及此,港府不但不應窒礙金融業發展,而且更應給予更多支持,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持續壯大及多樣化,鞏固其環球領先的地位,同時大幅增加商廈供應,以緩和目前寫字樓租金高昂、公司插針不下的情況,為香港教育水平最高、國際視野最闊「八、九十後」抓住這些機遇帶來的大量高收入職位。

Thiscityisflying系列之四

作者

‧林奮強: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前瑞士銀行分析員及基金經理
‧楊瑋婷: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現時為執業律師
‧林子傑: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現為財富管理公司之首席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