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春節1:天公大晒 福建財神似僧人

我們的春節1:天公大晒 福建財神似僧人

炮竹一聲除舊歲,不少廣東人都視大年初一為農曆新年最重要一日,但在福建人心目中,初九天公誕才是新年最大事。一踏入子時,他們就會準備五果六齋慶祝天公誕辰,誠心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拜完天公,他們會再拜財神,惹笑在他們的財神,竟有幾分似得道高僧!

記者:張旻昊
攝影:林栢鈞
Model:Ceci、Jay@SparkleManagement

求神有序

1.向天公上香
■先在窗旁的天公爐前,誠心上香。

■天公靈牌,上寫「玉皇大帝」字樣,靈牌前有清茶三杯。

2.求問阿爺公
■獻祭品,誠心求阿爺公庇佑。

3.拜船公
■保出入平安,事事順境,萬事逢凶化吉。

4.拜馬公
■賭仔一定要叩拜,保佑你買Win有Win,早日中三T。

5.拜財神
■正財橫財偏財瓣瓣有,保佑你早日發大達。

拜神篇 入鎮海宮拜五神

除賀年食物之外,福建人也把家鄉的神靈請到香港來,位於北角的「香港鎮海宮」是福建鎮海宮分靈,平日是福建人的聚腳地,每逢新年時節,信眾更是絡繹不絕。
鎮海宮供奉天公、代天巡狩(阿爺公)、船公、馬公和財神,數手指,一二三四五,福建人連神也拜得多過人,主持人施先生表示:「每逢天公誕及阿爺公生辰,香港鎮海宮都會組團回鄉祭祀。」拜神有一套步驟,眾神上香次序有別,信眾入廟,記得先在天公爐上香,香爐後面放置了天公靈牌,「天公」即玉皇大帝,靈牌前有三杯清茶,每天都有負責人清潔添茶。
拜完天公,把祭品放到神台上祭阿爺公,若有事問神,可用籤筒誠心求籤或擲杯筊,對照掛在牆上的代天巡狩籤詩,根據詩文,自能知道求籤與擲杯筊的答案,為你解困釋疑。問完神,再向船公、馬公及財神上香,最後叩謝燒衣還神,祈求新一年繼續得到保佑。過癮的是,福建人的財神造型完全不似廣東人的財神,廣東人的財神肥肥矮矮,兩眼瞇成一道縫,兩頰通紅,手持金元寶永遠笑口噬噬,福建人的財神則眉粗大眼,膚色暗啡兼頂着個光頭,兩頰尖削配兩隻兜風耳,雙手被紅袍遮蓋,少一分祥和卻多一分英氣,似不理世事的得道高僧多一點。

■香港鎮海宮位於北角,是福建人的聚腳地。

■主持人施先生及施女士。

■想問神的話,可選擇掟杯筊,杯筊托上手,在心底問你想問的問題,然後輕輕掉在地上。

■籤筒有廿七支籤,對配廿七首代天巡狩籤詩。

■代天巡狩籤詩,各籤編有名稱,附偈語,用以作解。

■金菠蘿,寓意富貴吉祥。

■廟內有金銀衣紙($10)售賣,用以還神。

(英皇道390-394號亞洲大廈21B/28872659)

食物篇 撈勻一碟一品齋

天公屬道教中地位最高天神之一,誕辰為農曆正月初九,一般福建人家庭,就算沒供奉天公神像或神牌,都會在初九自設神壇,以五果六齋拜天公,祖籍福建廈門的陳婆婆:「踏入正月初九子時,即約晚上十一時,我們全家人都會聚首一堂,在臨近窗口的位置拜祭,因為窗口位置見到天,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她負責打點一切拜天公儀式,並笑說:「放心,一代傳一代,不怕失傳的。」
廣東人過年拜神,雞加燒肉加水酒三杯複雜極有限,福建人拜天公可大費周章得多了。先說祭品,要有齊五果六齋、壽麪、三牲、賀年糕點和香燭衣紙。五果六齋,五果指五款水果,陳婆婆:「我們福建人喜歡用菠蘿,取其旺來之意。」其他水果則沒特別規定,只要新鮮就可以了。六齋則指乾齋及濕齋合共十二碟,乾齋食物有髮菜豆腐丸、金菇、香菇、木耳、腐竹及冬粉,其中五款要與五行相配對;濕齋有椰菜、豆腐角、拌善、芋棗、薯角及椰菜花。當中的芋棗和拌善,更是陳婆婆自家炮製的傳統食物,不難做,但製法卻繁複。製作芋棗,要先把芋頭蒸熟再壓成芋泥,加食油及砂糖搓成棗狀,沾麪粉放入滾油炸成金黃色。拌善其實是腐皮糯米卷,花生加入蒸熟的糯米再用腐皮捲起,糯米卷切成約兩吋長,同樣放入滾油脆炸,粒粒花生好有咬口。至於糕點,則有發粿、蘿蔔糕及年糕,有鹹有甜意頭好,「我們會用齋菜拜天公,神壇上的三牲,則用來祭祀天公身邊的將神,武將需要充足體力,當然要吃肉。」雞豬魚有齊,武將應該夠飽。
一切準備妥當,陳婆婆上香稟神,感謝天公過去一年賞賜合家平安,祈求來年繼續得到天公保佑,到翌日早上四時就可燒衣,衣紙分天公金及壽金,前者燒給天公,後者燒給將神。完成拜祭儀式,陳婆婆會把所有齋菜煮成一碟吃掉,絕不浪費。一品齋?陳婆婆:「沒甚麼,只是煮雜菜。」孫女Phyills說:「婆婆愛用茄汁煮齋菜,顏色紅噹噹更添新年氣氛。」茄汁煮齋,果然有創意!

■初九拜天公,面向天,誠心上香,禮成。

■自設神壇,貢品整齊排列,首排五果,二排六齋,三排壽麪與糕點,四排三牲及其他賀年糖果。

■陳婆婆的拿手菜,茄汁煮雜菜。

■天公金,天公私己錢是也!

■壽金,天公身邊的武將,袋袋平安!

乾齋

■髮菜豆腐丸

■金菇屬金

■香菇屬土

■木耳屬木

■腐竹屬火

■冬粉屬水

濕齋

■椰菜

■椰菜花

■豆腐角

■薯角

■拌善

■(左)捲腐皮,切成約兩吋長。
■(右)不消兩分鐘,就炸得卜卜脆。

■芋棗

■(左)將芋頭蒸熟,壓成芋泥。
■(右)把芋泥搓成棗狀,細細粒易入口。

習俗篇
1.過年前剪頭髮

中國傳統習俗有「正月剃頭死舅舅」一說,所以正月不能剪頭髮,福建人更加要嚴格執行,過年前請剪髮啦。

2.初三照拜年

初三赤口,不少人為免生口角都不會拜年逗利是,但福建人拜年習俗不同,陳婆婆說:「根據家鄉習俗,只要初一、初二都有去拜年的,初三就無忌赤口,照樣可以到親戚朋友家拜年;若初一、初二都沒有拜年,那初三就不能拜年,要拜年就要待到初四了。」拜年時最好穿紅色,黑色就不太吉利。

3.換Under吃團年飯

福建人在年卅晚都會在家吃團年飯,吃的雖不是大魚大肉,但求一家團圓。吃飯前,全家人一定要先洗澡,裏裏外外換上全新衣服,連內衣褲都要全新的,寓意去舊迎新,吃過團年飯才開始互相拜年派紅包。

全盒篇 金鋼豆甜到漏

北角有「小福建」之稱,不少移居香港的福建人,都把老家的新年習俗一併帶來,春秧街一帶福建話處處,還有幾間專門售賣福建香燭祭品及賀年糕點的店舖。福建人跟廣東人一樣,新年都會放全盒,全盒是圓是方無規限,但擺放的糖果就有分別,瓜子是全盒常客,必有,中間的金剛豆及兩旁的甘棗卻是福建人獨有的賀年糖果,前者是脆脆的白糖包花生,好香口;後者是甜甜的麪粉脆條,雖然較油膩,但Ceci及Jay試吃過都大讚:「甜到漏,不過好脆,口感好過癮。」

■福建人全盒,中間一格是金剛豆,下面左右兩格是甘棗。

拜年篇

以下有幾句賀年說話,你知道福建話怎麼說嗎?

應春Jap伏

善te鏡kong

出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