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署約三年前推行「日常家居維修服務」,擔當樓宇醫生為公屋居民免費室內維修,單是上個月已經處理逾三萬宗維修工程,主要涉及石屎剝落、更換水箱及大門等。署方稱,要維修的單位樓齡大約25至35年,大部份分佈在「和諧式」及「長條型」設計的公共屋邨。 記者:譚靜雯
房署在2008年底開始推行「日常家居維修服務」,設立家居維修技術團隊,包括客戶服務主任、檢查員及家居維修技術員,為公屋居民免費提供室內維修服務,首階段在8個屋邨試行,至去年底更擴展至全港203個屋邨,並已經服務逾70萬住戶。
簡單工程兩天內完成
房屋署高級屋宇保養測量師何偉廉表示,日常家居維修服務分為簡單及複雜的維修工程,包括石屎剝落、地台漏水、更換水箱、排污系統及換大門等。去年起署方更為技術人員提供電子手帳,將要維修單位資料,包括圖則、相片等記錄在電腦系統,並訂立服務指標,若收到公屋的維修要求,80%簡單工程需在兩天內完成、70%較複雜工程單則要在14天內完成。
根據署方電腦紀錄顯示,逾80%簡單工程能在兩天內完成,但有四成半較複雜的維修工程未能在14天內完成,何偉廉解釋,因部份工程需時訂物料,「好似換門同防水工程要時間訂物料,而單位漏水就需要同樓上單位配合先做到」。他稱,樓宇若能及早發現問題,可確保房屋資源能持續運用,「保養測量師就等於樓宇醫生,有小毛病及早發現,等佢唔會化為大問題」。
何偉廉續稱,單是上個月已經處理逾三萬宗日常家居維修,當中約二萬宗屬簡單工程;計劃推行至今,大部份維修工程主要涉及潔具及排污系統、石屎剝落及水喉「水長流」等,單位樓齡則大約25至35年,而要維修的單位主要分佈在「和諧式」及「長條型式」的公共屋邨。他解釋,並非該兩類樓宇設計有問題,只是樓宇佔大多數。
為更完善有關計劃,何偉廉指將定期邀請前線員工參與工作會議,優化電腦系統及電子手帳方便管理和支援前線員工運作。